春天來了,穿過田野,越過小河……伴隨著春天,江蘇泰興元竹鎮蔣堡村的文明鄉風,不僅浸潤了人心,還入選了全國首批村級“鄉風文明建設”優秀典型案例,江蘇省只此一家!
泰興市元竹鎮蔣堡村是黃橋老區先進模范村,這個人口數不足三千人的村子,先后獲得“全國文明村”“國家級生態村”“江蘇省最美鄉村”等榮譽稱號,并且連續9年被評為“無訪村”。淳樸的民風和文明的鄉風,在助推鄉村振興、促進社會和諧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村規民約,合法合理合情 你還記得上世紀的“掙工分”嗎?如今在蔣堡村還能看到,不過如今已經賦予它新的內涵。
凡需村民籌資籌勞的公益事項,經村民會議討論通過后,1/3按田、1/3按人、1/3按勞力換算成工分,由村民通過“掙工分”或 “捐工分”方式共同建設,一個工分20元。二十元不多,卻讓參與的村民明明白白:都是為了建設和維護美好家園。“明碼標價”讓鄉親出工出錢,不但沒招來怨言和麻煩,反而大大激發村民主人翁意識。 每天一小時,干部當好表率 村兩委干部每天都要深入群眾一小時。接待來訪、傾聽訴求屬一小時范疇;分派勞動任務、與鄉親一起干活聊天也屬一小時范疇。
平日里婦女和老人出工,看到一些不文明現象,難免要抱怨幾句,有時還會引發矛盾。村干部總會及時趕到,耐心勸導雙方。出工的村民心情舒暢了,聞聽的群眾受教了,還不忘把“文明”帶回家。 民藝鄉情,潤田潤物潤心 “鼓兒一敲咚咚咚,銅鑼一打當當當,今天不把別的唱,夸夸蔣堡好地方......”
作為泰興鼓兒書發源地,蔣堡村抓住機遇,弘揚傳統文化,培育蔣堡精神;成立蔣堡鼓兒書研究組、表演隊,在興建鄉村大舞臺的同時,營建集表演場館、民間藝術傳習所于一體的蔣堡書場。村里編寫新鼓詞,寓教于樂,培育“勤勞、智慧、進取、和諧”的新蔣堡精神。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近年來,蔣堡村村組路道建設總長度超過32千米;綠化面積達6萬多平方米;農民廣場、便民服務中心等一批便民惠民設施陸續建成,村民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提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