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請問有什么可以幫到您?”“您好,請坐。”“您慢走。”一句句溫馨的話語,似和煦的春風,蕩漾在江蘇省泰興市政務服務中心。““特別是審批制度改革后,辦理營業執照更便捷了。而此前得跑工商、稅務、質監等多個部門,交材料、改材料、補充材料,最多時要轉個20天才能跑下來。”有著10多年審批代辦經驗的戴亮深有感受。從20天到幾個小時,速度之快,讓人驚嘆泰興市正用“放管服”的“減法”換來“發展端”的“加法”。
推行簡政放權——從“多次跑”轉變為“跑一次” 審批服務“一門可辦”。去年11月份,泰興市新政務服務大樓啟用以來,出入境、車駕管、圖審中心等各項業務陸續進駐,銀行、水電氣、電信業務等不斷整合,審批鏈更加完整,各類行政審批服務事項“一門可辦”。配套建成24小時自助辦理區、網上自助服務等功能區。同類事項“一窗受理”,設置不動產登記、個人證照、企業開辦、建設項目審批4個綜合辦理區,實現“專區辦”,將部分分設的辦事窗口整合為綜合窗口,實現“一窗”分類綜合受理。
關聯事項“一站辦結”。依托各類審批專區,開展關聯事項合并辦理,圍繞“衣食住行”,梳理100項關聯事項,系統編制“一件事”清單,實現一步到位、“一站辦結”。容缺辦理“只跑一次”,公布首批85項“容缺辦”事項,可容缺材料總計235件,消除“材料不全來回跑”辦事痛點,節約企業時間成本。至目前,容缺辦理各類事項4000多件。 推進集中審批——從“物理重組”轉化為“化學反應” 一份表格、一個編碼、一條龍辦理……便民提效的背后,是泰興市行政審批、發改、國土資源和規劃等部門集結發力。變政府部門“端菜”,為企業和群眾“點菜”。 “截至目前,泰興市認領行政權力事項入庫完成率、辦事指南完整度、數據檢測通過率,均排名泰州市第一。”唐春良介紹,今年1月份,政務服務泰興旗艦店移動端上線運行;3月19日,移動端在線預約功能上線。同時,建設“線上線下”結合的智慧政務大廳。目前,大廳審批系統已完成排隊叫號、辦件查詢功能開發使用,正在對所有進駐事項辦理流程進行“套餐式”整合、優化。
泰興市通過繪制《重大項目綠色通道審批工作流程圖》,形成落戶預審告知、中介雙向推送、階段并聯審批、適時會商會辦、全程跟蹤問效的工作閉環,實現事前“指導辦”、事中“零等待”、事后“全跟蹤”。在重大項目審批中,安排專人專班負責,全流程合計壓減10個工作日。 實施全程代辦——從“坐門等客”轉身為上門“店小二” “以前,完成一次踏勘至少得一兩個月,今天這個部門來、明天那個,光接待就是一件麻煩事。現在有專門的代辦員,時間大大縮短了,企業負擔減輕了。”揚子鑫福造船有限公司負責人坦言。 去年,泰興市推行企業審批事項“全程代辦制”,組建市鄉鎮(園區)兩級100人的代辦員隊伍,推行“店小二”服務。形成代辦中心、代辦員、部門工作人員三方聯絡機制。 針對園區重大項目多、待辦事項廣、服務要求高的特點,在集中培訓的基礎上,泰興市4次對6個園區的代辦員專項輔導,固化《委托代辦事項登記表》,督促提高代辦時效性。 如今,泰興市營商環境不斷優化,政務環境不斷改善,門好進、臉好看、事好辦成為進行時。今年一季度,全市28個重大工業項目集中開工,計劃總投資183.1億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