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342名高端人才、26個科研團隊,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選者、中科院“百人計劃”、長江學者等。近年來,江蘇泰興高新區圍繞產業鏈、創新鏈,打造人才鏈,健全“多層面”政策體系,搭建“立體式”載體平臺,強化“全方位”服務保障,三著并舉,高端人才“鳳棲小鎮”。

健全“多層面”政策體系,打造高層次人才“落戶”基地
泰興高新區為省級環保科技產業園,也是國家環保服務業試點園區。高層次創新人才何以落戶? “大膽打破陳舊的‘壇壇罐罐’,健全‘多層面’政策體系,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用其所長。”泰興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陳斌說。
“部門聯動、資源共享、優勢集成”,泰興高新區以人才科技廣場為載體,以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為支撐,以產學研組織、中介服務機構為紐帶,形成人才聯動機制和工作網絡。同時,建立園區領導聯系人才制度,班子成員每人聯系一個重點產業或人才集中單位。制定出臺《人才科技廣場企業分類管理和考核獎勵辦法》《“教授工作室”管理辦法》等配套辦法,完善保障體系。

“購房券、創業券、創新券……后補貼變前補貼,解了我們的燃眉之急,讓我們能夠鼓足干勁沖目標。”江蘇中工高端裝備研究院院長王長路介紹,創業初期,項目建設資金緊缺,高新區提供場地,減免租金等;研發前期,實驗室“消耗”大,又幫忙協調各項基金……目前,已經建成永磁電機產業化基地,并實現煤礦皮帶機、環形球磨機、塔式抽油機、起重機、貫流泵、螺桿泵等領域永磁同步電機的開發、小批量生產。
搭建“立體式”載體平臺,打造高層次人才“創享”高地
讓“千里馬”馳騁,是高端人才“磁力場”的魅力所在。近幾年,秉承“生態美、業態優、形態新”的立區理念,高新技術集聚區、新興產業引領區、轉型升級示范區、產城融合樣板區,已具雛形。
立足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示范基地、國家級眾創空間、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泰興高新區探索形成了“1+1+1+N”成果轉化發展模式,即共建1個具有獨立法人性質的新型產業研究院、入駐1支高端人才團隊、設立1只產業投資(孵化)基金、孵化出關和落地一批產業化項目;建立、運營了“離岸孵化基地+合資公司+雙創項目”的支持模式,為人才發展鏈接跨界資源,為人才創業提供“創業創新共享”天地。

2015年,海歸馬博士揣著夢想,帶領一群海外高層次人才來到泰興高新區,創辦中全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并擔任首席科學家,致力建設領先的鋰電新能源公司。經過三年的中試孵化,“鋰離子電池新一代硅負極材料”獲得成功。
強化“全方位”服務保障,打造高層次人才“安居”福地
引進人才是基礎,留住人才、用好人才,需要營造更好的發展空間。近年來,泰興高新區打造“創業+金融+服務+生活”的人才高地——鳳棲小鎮,建有商務、休閑、娛樂等多種公共設施,為人才提供多樣化的社區服務,營造出溫馨的“家”氛圍。目前,已有超過1700名創新創業者入駐。
高新區以小鎮為“點”,以產業園區為“面”,點面互通,促進小鎮與開發園區“空間、配套、產業、政策、招商”等全面融合,為創新人才工作積蓄動力。建立了5只孵化創投和產業基金,總盤子達20多億元,為人才的項目建設、企業創新、產業鏈壯大提供科技金融保障。

水積而魚聚,木茂而鳥集。泰興高新區定期舉辦高峰論壇、博士沙龍、專家技術解答會、創業分享會、人才招聘會等,幫助人才與企業和資源嫁接。“在泰興高新區,人才創業得心應手。”江蘇亞太泵閥有限公司董事長常磊說,這里可拎包辦公,辦公設施一應俱全。無論走進高新區哪一個職能部門,都會看到一張張笑臉,聽到一聲聲問候,讓人感到的是溫馨、信任、感動!企業先后承擔國家和省級火炬計劃、國家重點新產品計劃、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10多項,開發出8大系列、200多個高新產品。近3年,新產品累計銷售2.8億元,利稅5100萬元。
“高層次人才落戶創業,是一個漸變的過程,既要有雄心,也要有耐心、寬容心。”陳斌表示,在已有人才集聚優勢的基礎上,將進一步延長產業鏈和創新鏈,讓高層次人才之花,結出更多的創業創新碩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