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秋巖故居,位于江蘇省泰興市黃橋鎮珠巷東首,系清末建筑。房屋11間,前后三進,占地面積418平方米,建筑面積211.46平方米。1989年,韓秋巖先生將其捐為黃橋圖書館。
一生跨越三個世紀。韓秋巖(1899—2001)原名士元,字君愷,泰興市黃橋鎮人,機械工程學家、書畫家、詩人。韓秋巖信奉科學,崇尚教育,早年遠渡重洋;回國后,歷任中央大學、蘇州工專、江南大學、河南大學教授;壯年西行,支援國家西北建設;晚年,退而不休,創辦詩社、寫字作畫,奔波一百余年。 創辦黃橋初級中學(省黃橋中學前身)。1924年,韓秋巖先生從北京工專畢業回黃橋,與丁廷楣、丁廷標、嚴則韶、何卓甫、何季生等先賢捐資1000銀元,租賃黃橋布業公所,創辦了私立黃橋初級中學,招收來自四縣的學生。韓秋巖擔任第一任校長,并兼任英語老師。招生時,報名踴躍,第一期招了50人。 辦校伊始,共開設社會科、言文科、算學科、自然科、藝術科、體育科等。其中,圖畫、手工、音樂、體育、生理衛生等,開當地風氣之先。黃中校歌,“千年古鎮,泱泱大風,吾校崛起兮,永豐之東……”其中,“智仁勇”作為校訓,伴隨著學校走過近100年歷程。
隨著辦學規模的擴大,韓秋巖等人又買了五畝地,新建樓房,并請上海同濟建筑公司的丁燮和設計,預算二千元,結果花了八千多元。盡管,背了一身債,但無怨無悔。這座教學大樓,一直作為學校的標志性建筑。黃橋決戰期間,為新四軍蘇北指揮部駐地,陳毅、粟裕等曾在此辦公。現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韓秋巖后赴法國留學,就讀于巴黎航空工學院飛機系。“七七事變”后,投筆從戎,參與坦克動力發動機研制。新中國剛成立,韓秋巖任蘇州工專教授,擔任自來水廠籌委會委員,創建鑄管廠,為蘇州人吃上自來水作出了貢獻。國家開發大西北,韓秋巖調到西安,任西安農械廠總工程師。后又轉調陜西機械研究院,1965年退休。
1975年,韓秋巖遷回蘇州定居,熱心社會活動,與丹青為伴,兼治金石。1981年,當選為蘇州市政協委員、常委,兼任江南詩詞學會副會長。晚年堅持冬泳,十數年未曾間斷,1985年被評為“全國健康老人”。黃橋人民稱贊先生為“華夏人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