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過冬天,抵達春天。久居家中 ,走到戶外,欣賞春色,打卡春天。今天,讓我們換個角度,來看看春天里的泰興古建筑,是何模樣? 朱東潤故居 朱東潤(1896~1988),原名朱世溱,江蘇泰興人,是我國著名的傳記文學家、文學史家、教育家和書法家。
朱東潤故居位于泰興城南東鞠家巷東首,占地943平方米,前后兩進,西側廂房,青磚黛瓦,古色古香,兩面城河相擁,盡顯人文靈氣。
亭臺回廊,荷塘山石,花木扶疏,水光云影,成為泰興靚麗一景。故居前,一棵松樹,綠油油的,四季常青,仿佛是朱東潤先生故居的忠實哨兵,風里雨里堅守在這里。
丁文江故居 丁文江,中國地質事業的奠基人。丁文江故居,人稱“丁家花園”,位于黃橋鎮米巷10號,現已更名為丁文江紀念館。
粉墻青瓦,色調古樸典雅,只見翠竹搖曳,山石聳立,碧樹參天,一派田園風光。
故居里,有株飄香數里的桂花樹。據說,這棵桂花樹已有一百多年的樹齡,如今枝繁葉茂,香氣惠及好幾里地的人們,尤其是到了金秋時節,更是花開三次,惹來不少人駐足聞香。
泰興孔廟 泰興孔廟,又稱泰興學宮,始建于南宋高宗紹興年間,元末毀于兵火,明洪武三年(1370),知縣呂秉直就故址重建。
泰興孔廟,位于泰興市鼓樓東路,是泰州境內唯一保存至今的孔廟,也因曾經四面環水、獨特精巧,堪稱中國唯一的“水上孔廟”。
高大的四季常青樹木常伴左右,形成了良好的和諧生態環境,象征了儒學的生命常青、常新、經久不衰。
襟江書院 清代咸豐十年(1861年),浙江籍泰興知縣金以誠在泰興縣衙東南側,創辦了一所“規制齊備”的新學府——襟江書院。
如今,這所走過145年歷史的書院,處處透露著歷史文化的豐厚底蘊,仿佛一位恬靜的隱士,安靜居于繁華的鼓樓老街東側,泰興中學(老校區)內。
襟江書院,文脈悠悠,潛流暗通,遙接今古。兩棵挺拔的松樹,立于書院門前,人們流連此地,便能感受到靜謐、古樸、典雅之美,側耳傾聽,仿佛還能聽到百余年前先生們的諄諄教誨聲和學子們的朗朗讀書聲。
慶云禪寺 “殿宇鉅麗稱名藍”,泰興慶云禪寺,始建于北宋咸平二年。
今日慶云禪寺所在地,舊時形似葫蘆,故名葫蘆灣。也有人以為此地狀若金瓶,又稱金瓶灣。
來到這樣的地方,看云起云落,聽禪鐘聲聲,也會給你帶來片刻的心靈安寧和寄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