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是長江的底色,生態是長江的屏障。生態環保,不僅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命線,更關系到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連日來,在江蘇省泰興市生態文明教育基地,施工人員加緊掃尾施工,確保早日建成。為大力弘揚“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泰興市在濱江污泥堆放原址規劃建設生態文明教育基地,進一步發揮警示教育作用,努力喚起全市上下的環保意識。
生態文明教育基地是長江生態濕地和綠色廊道工程的一部分,占地約23畝,主要包括生態涵養池、科普展示廊以及綠化種植,整個工程將在5月份全部完工。 目前,泰興市正在實施的長江生態濕地和綠色廊道工程,劃出50%的岸線實行永久性保護,實施12公里長江生態濕地和綠色廊道建設工程。先后拆除6家船廠,回收23個魚塘,拆除3家企業,實施場地修復、植綠建園。一系列雷霆行動,正讓母親河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
2019年,泰興市共接待來自國家省市各級領導及參觀考察團達150多批次。生態廊道工程在全省長江經濟帶現場觀摩會、省林業工作現場會、泰州市重點項目現場觀摩會,都做了樣板展示,擴大了泰興知名度,工程已經真正成為泰興生態文明的亮麗名片。
在重點打造長江生態濕地和綠色廊道的同時,泰興市還啟動建設長江生態廊道拓展區。該項目核心區域西至江堤,東至沿江大道,南至虹華路,北至天星港,面積約15平方公里,涵蓋濱江鎮新星村、蘆碾村和虹橋鎮崇福村、六圩村、廣福村、三橋村。從打造健康支流、系統增加綠量、改造低效農田、整治公共空間、優化配套服務、發展美麗經濟等六個方面,加快實施農田林網建設、道路整治、河道整治、村莊環境整治等基礎工程,不斷提升產業綠色發展水平,推進各類社會治理,真正實現拓展區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如今,走進泰興長江沿岸,昔日散亂的碼頭被綠色景觀覆蓋,成為市民休閑好去處;化工企業轉型升級后,變身“花園式”工廠…… 面對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戰略部署和省市各級部署要求,泰興市著眼處理好發展與保護、當前與長遠、加法與減法、治標與治本的關系,用好長江大保護“辯證法”,還母親河一江碧水。“綠意”長江,在新理念指引之下奔涌而來,也正成為新時代泰興圖景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