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在這次全國抗擊疫情工作中,中醫的作用功不可沒。同樣,江蘇省泰興市的3位患者能夠治愈出院,也離不開泰興市人民醫院中醫藥的功效。
1月20日起,泰興市人民醫院抽調呼吸內科主任房三友、重癥醫學科主任趙峰、感染性疾病科主任楊建功、影像科主任許曉杰、兒科主任殷小平、中醫科病區副主任張向陽等科室主任,組成新冠肺炎防治專家組,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對新冠肺炎進行綜合診療。
患者入住醫院感染性疾病科隔離病房后,一開始采用西藥治療,但并未痊愈,仍有低熱未能消除。此時,專家組決定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請中醫介入。
治療新冠肺炎,目前尚未有特效藥,但對中醫來說,針對感染性疾病,是否發病不僅取決于病原微生物這粒“種子”,更取決于人體體質和內環境這片“土壤”,無論病毒如何變異,防治原則始終以扶正祛邪為治病原則,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張向陽講述中醫治療的本質。通俗地講,就是一方面開具廣譜抗病毒中藥,另一方面設法提高患者免疫力。
根據武漢市患者癥狀體征,張向陽分析認為,此次疫情屬中醫瘟疫范疇,其病位在肺與大腸、肺與大腸相表里,病變速度快,符合中醫中“風善行而數變”的特點;病情進展快,有死亡風險,符合中醫“毒”的特點;患者有不發熱或發熱,不宜歸為熱毒,而應為伏溫,其癥當屬瘟毒襲肺。 為此,2月6日,他開具了一個扶正祛邪、清熱燥肺的處方。處方中,黨參四君子補氣扶正,麻黃宣肺,銀花等清解溫熱毒邪,藿香等除濕燥肺,豬苓、茯苓等利尿排毒,羌活、防風等祛風除濕。
2月7日,三位患者開始服用此方中藥。不久,陳某、吳某(女)體溫就恢復正常,不再發熱,達到了預期成效。 由于吳某(男)有反流性食管炎,在服用中藥嘔吐后拒絕再次服用,仍反復低熱,直到后來看到其他兩人恢復良好,才試著繼續服用。服用后第二天熱退,五期中藥后氣急癥狀得到緩解,但仍需吸氧,活動后氣急。 分析他的病情,張向陽認為,患者發熱時間較長,熱傷津液,導致心肺陰虛、心火旺而肺燥,必須予以滋陰潤燥、涼血活血治療。于是,又在2月18日為其開具了一個含藿香、丹參、黃芪、知母等多種中藥于一體的處方。繼續服用新處方后,吳某(男)的氣急癥狀慢慢解除了。 中醫是我國的傳統瑰寶,目前大量臨床對照表明,一些中藥處方在新冠肺炎的治療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讓我們一起為老祖宗留下的財富點贊,也一起祝愿中醫發展得更加壯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