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9月20日泰州訊 日前,泰興市虹橋鎮同德村召開村民代表會議,廣泛征集社會各界對社區服務品牌創建活動的建議和意見,收集群眾的服務需求,為開展集中志愿服務日活動做好充分準備。 同德村地處虹橋新城南郊,清同治年間就以“德潤人心”而聞名,后因當地鄉賢季蘭坡建“漂劃鎮”石橋方便大眾通行,季氏莊園被定名為“同德莊”,村名沿用至今。全村共有39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658人。隨著虹橋園區重大項目和虹橋新城重點工程的加快推進,同德村征地動遷工作力度逐年加大,目前僅剩兩個村民小組尚未動遷,大部分村民已在虹橋新城安家落戶。 結合動遷群眾由村民向市民轉變,生活方式、服務需求發生較大變化的實際情況,同德村“兩委”審時度勢,于2015年初正式組建了以“弘揚道德新風,提升服務能力”為宗旨的“弘德志愿服務驛站”,并由村“兩委”8名黨員干部牽頭,分別組建了黨員義工、城市管理、法律援助、敬老助老、科普宣傳、平安創建、文明創建、醫療服務等8個志愿者服務隊,總人數將近60人。為進一步打造特色,村兩委扶持本村一名肢體殘疾人創辦了全市首家村級殘疾人之家,為10多名殘疾人提供日間照料和庇護性就業服務,目前已形成特色品牌,吸引了兄弟鄉鎮的殘聯組織前來參觀取經。前不久,“弘德志愿服務驛站”社區服務品牌已經入圍泰州市優秀社區服務品牌評選活動,年底將參與“十佳”服務品牌競選。 實踐當中,同德村著力完善服務機制,不斷提高組織程度。堅持把“弘德志愿服務驛站”作為文明創建和服務群眾的重要抓手,加快建立健全各類工作和服務制度,著力打造和諧文明的全新窗口、志愿服務的亮麗名片。建立定期會商制度。對照年度工作方案和活動計劃,每季度組織8個志愿服務隊的負責人進行交流分析,共同會商解決志愿服務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促進志愿服務水平加快提升。實行項目領辦制度。明確村兩委成員領辦志愿服務項目,黨員干部的責任意識明顯提升。定期組織村民代表對志愿服務情況進行跟蹤評議,群眾滿意率持續攀升。堅持實行共建共享。不斷整合優勢資源,建立了志愿服務QQ群、微信群,通過新媒體手段,常態化發布活動預告、活動成果等方面信息,提高了活動透明程度和群眾參與的積極性。 村兩委堅持精心策劃,服務效果顯著提高。堅持“坐等”上門服務。堅持以村級便民服務中心為陣地,隨時為群眾提供征地動遷、社會保障、法律咨詢等方面服務;聘請了專職法律顧問,負責解答群眾的疑難問題,并設立談心室,協助調解相關的矛盾糾紛,理順了群眾因為征地動遷等方面原因導致的不安情緒,受到了群眾歡迎。三年來,累計調處各類疑難糾紛近20起。堅持實行定向服務。對本村弱勢群體的生活狀況進行了梳理排查,并建立了基礎臺賬,結合“大走訪大落實”活動方案和脫貧攻堅工程,定期上門走訪慰問,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志愿者團隊與雙胞胎孤兒高雯、高磊結成了長期幫扶對子,不僅為他們的家庭添置了生活用品,還為他們募集學習生活費用,確保兩個孩子健康成長。定期組織開展活動。每年“學雷鋒活動月”期間,正常開展義務植樹等志愿活動,并組織志愿者赴敬老院義務勞動;定期組織開展結對幫扶、廣場咨詢、安全巡查活動,積極參與新城環境衛生維護管理,嚴格按照網格化要求參與巡查,勸阻新城居民的不文明行為,為創建生態宜居的城市環境作出了積極貢獻。 圍繞特色打造,村兩委扶持本村肢體殘疾人李立根創辦了全市首家村級殘疾人之家,并把殘疾人之家建設運行作為社區服務特色品牌來抓。除了幫助辦理相關手續、積極上爭扶持政策,還幫助殘疾人之家落實了2名懂業務、有愛心、肯吃苦的管理和后勤服務人員,并落實了10名志愿者長期結對服務,指導殘疾人之家健全完善了一系列規章制度,確保安全管理風險可控,服務措施落實到位。 堅持把輔助性就業作為殘疾人之家建設的重點工作來抓,在千方百計幫助尋找、落實協作項目的同時,充分發揮托養人員特長,對他們進行優化組合,提高了托養人員的勞動效率和工資報酬。目前,入托人員每人每天可以獲得勞動收入10多元,加上主管部門1:1的補貼,每人每月固定收入都在600元左右。 “生活上同甘共苦、就業上相互幫助、精神上尊重撫慰”的服務模式,規范化建設、規范化服務形成的品牌效應,吸引了上級殘聯和兄弟鄉鎮“殘疾人之家”負責人前來參觀學習,多家新聞媒體同時進行了宣傳報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