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9月20日泰州訊(吳斌 錢軍)今年以來,泰興市全力推進以重大創新載體、公共服務平臺、企業研發平臺為重點的三大創新平臺建設,對新認定的國家級、省級、泰州市級研發機構,分別給予100萬元、30萬元、10萬元獎勵;對新認定的省級企業研究生工作站,給予5萬元獎勵;對獲得省級、泰州市級研發機構考評優秀的,分別給予20萬元、5萬元獎勵。 經過半年的試運營,7月29日,南理工泰興智能制造研究院正式運營,其展示體驗中心也隨之開館。南理工泰興智能制造研究院是南京理工大學與泰興高新區共建,集科技成果產業化、智能制造技術研發、智能制造科技園(產業園)建設及科技項目管理為一體的經濟技術實體,重點打造以“光”為主題的智能制造產業和以先進納米技術為主的新能源產業,已列入泰州市大院大所建設重大研發載體項目,首批孵化的光纖精密焊接設備產業項目已經成功落地,并組織了8個項目申報泰州市“雙創”計劃。除南理工泰興智能制造研究院外,江蘇省精細化工產業研究院也在加緊推進,已完成注冊登記、建設方案評審和立項,部分研發儀器設備已到位,即將進入實質性運營階段。江蘇省精細化工產業研究院已列入泰州十大創新載體建設行列。 在日前省發改委發文公布的第二批省級特色小鎮創建名單上,位于泰興高新區的鳳棲小鎮入選。“激發人才活力必須打造創新生態,其中一個重要的抓手就是對各種項目落地、人才落戶的載體平臺建設。”泰興市科技局局長李飛介紹,鳳棲小鎮不是行政意義上的小鎮,而是聚合了產業、人才、金融、文化、旅游等多功能的空間,是適應現在和未來的生產、生活以及生態要求的創新平臺,是培育創業創新的生態圈。以小鎮為“點”,以產業園區為“面”,點面互通,促進小鎮與開發園區“空間、配套、產業、政策、招商”等全面融合,構建節能環保產業項目“孵化—加速—產業化”直通式通道。鳳棲小鎮將打通創新鏈與產業鏈,實現科研與產業互動,形成科研創新中樞,成為帶動產業轉型的引擎。 人才科技廣場是鳳棲小鎮重點打造的科技綜合服務平臺。目前,已建成10萬平方米的廣場核心區、3.4萬平方米的人才服務中心、1.3萬平方米的科技企業孵化器,招引入駐項目152個、入駐人員860名,集聚產學研合作平臺40多個,創新資源的集聚效應逐步顯現。此外,加快傳動機械與控制試驗檢測公共技術服務中心建設,投入980萬元建成了國內首家精密減速機檢驗恒溫恒濕潔凈實驗室。據統計,全市已擁有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1個、省級孵化器3個;國家級眾創空間1個、省級眾創空間4個、眾創社區1個;國家級星創天地2家。 在南極機械試驗中心,技術工人正在對倪氏壓載水處理系統進行測試。該系統采用的“充氮驅氧”技術,在國內屬于首創。南極機械試驗中心歷時三年多,累計投入研發經費近1.5億元,成功研發了倪氏壓載水管理系統。南極機械在與全球同行競爭中,憑借產品出色的技術優勢一舉勝出,獲得上海外高橋造船40萬噸超大型礦砂船的壓載水管理系統訂單。目前,該產品還獲得大型央企的批量訂單,并與德國、希臘、西班牙等外商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不僅僅是南極機械試驗中心,濟川藥業設立了博士后工作站,大力引進高層次人才和先進研發設備,投入近億元建成研發質檢中心,在國內同行業中處于一流水平。 為鼓勵企業承擔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基地)等各類創新載體建設任務,今年,泰興市出臺了關于建設創新發展先導區系列政策措施,深化企業研發機構擴面行動,推進創新團隊、工程技術中心、技術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設,實現企業研發機構數量和質量同步提升。目前,全市共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科創中心等各類企業研發機構229家,其中國家級6家、省級89家、市級134家,全市大中型工業企業和規上高企研發機構建有率達94.7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