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低收入困難群體充分就業 在新一輪扶貧攻堅中,泰興市通過“產業+扶貧”的形式,依托骨干企業開發了十多個扶貧項目,讓有勞動能力、有就業愿望的低收入困難群體充分就業,接長農民增收“短板”。今年上半年,泰興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0692元,增幅達9%,在泰州各市(區)中排名第一。 8月25日,又到了泰興市姚王鎮王家堡村藤編加工點發放勞務加工費的日子,48歲的劉美蘭拿到了2932元,她一邊在發放表上簽字一邊不無遺憾地說:“要是再突擊編織一張藤椅,這個月收入就突破3000塊了!”一旁的村干部打趣地說:“留點力氣到9月份,9月份拿到4000塊才好呢!” 目前,在王家堡村藤編加工點,有48人和劉美蘭一樣從事藤編加工,年齡最大的84歲,最小的21歲,全都是低收入家庭大齡失業人員、無一技之長的老年人和殘疾人,平均月收入2000元左右。 藤編加工是泰興市扶貧辦、人社局與泰州遠大家俬有限公司共同發起的扶貧幫困項目,目前在貧困村(居)設加工點249個,吸納低收入群體就業3146人,年發放藤編加工勞務費1.02億元,這部分人依靠穩定就業實現了脫貧。 “在新一輪扶貧攻堅中,我們通過‘產業+扶貧’的形式,讓低收入困難群體充分就業,接長農民增收的‘短板’。”泰興市委農工辦兼扶貧辦主任趙建東介紹,目前,全市依托骨干企業開發了藤編加工、豬鬃分揀、樂器生產、鞋帽加工、元件沖壓等十多個扶貧項目,將扶貧加工點設到群眾家門口,讓有勞動能力、有就業愿望的低收入群體全部就近就業,從而帶動全市農村居民穩定增收。今年上半年,泰興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萬元關,達10692元,比上年同期增加883元,增幅達9%,在泰州各市(區)中排名第一。 泰興市扶貧辦、人社局在確立扶貧項目、設立扶貧加工點后,組織各鄉(鎮)農經站、勞服所人員和村(居)專職勞動保障協管員,攜帶項目表,對低收入家庭及就業困難群體集中開展橫向到底、縱向到邊的地毯式調查,對16周歲以上有勞動能力、有就業愿望的人逐一見面、抄冊登記,列入幫扶范圍,并根據區域產業現狀和扶貧項目,實施一戶一策,一人一策,確保就業登記一個不漏。與此同時,對低收入及就業困難群體家庭居住環境、可用場地,以及村(居)空閑房屋、空余場地等進行丈量登記,既為扶貧項目加工點落地提供了場地,又盤活了閑置資產,增加了租金收入。 泰興市扶貧辦、人社局還將扶貧加工項目拍攝成微視頻,進村入戶宣傳推介,組織低收入困難群體赴生產企業、扶貧加工點現場觀摩,全面了解材料供應、生產工藝、場地占用、成品回收及勞務加工費等情況。人員、項目、加工點確定后,由各幫扶企業派技術人員上門指導,免費傳授技術,直到學會為止。以村(居)為單位,統一領取原材料、統一收購成品、統一結算加工費,讓低收入困難群體增收無憂。黃橋祁巷村村民李華,二級殘疾,自從到村里的扶貧加工點分揀豬鬃后,月收入3000多元,走上了自強自立的道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