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警朱筱樂(左)把離家5年多的女子送回家。 在泰興市救助管理站,有一個住了5年多的被救助婦女,她既患有精神疾病,又是一位聾啞人,一般人很難與其溝通,也無法進一步幫助她找到家人。近日,該站工作人員聯合泰興市公安局民警,利用“人臉識別”技術終于成功幫這位婦女找到了家,并于昨天將其送回家與家人團聚。這已是該站第三位借助“人臉識別”新技術找到家的被救助人員了。 該女子是2013年初被泰興市救助管理站收留的。5年來,盡管工作人員作了各種嘗試,但因為與女子溝通很困難,幫她尋找家人的事一直沒有太多進展。前一陣,泰興市救助管理站與泰興市公安局行政許可服務科民警朱筱樂取得聯系,請他幫忙利用自己搭建的“老樂在線尋親公益平臺”來發布該女子的尋親信息,但信息在該平臺發布后,遲遲沒有回音。 朱筱樂嘗試利用公安人像系統進行識別比對,發現該女子與泰興市濱江鎮翻身村村民張某相似度達到96%。朱筱樂于是立刻帶著該女子的相片,趕往翻身村了解情況。翻身村主任張建民覺得該女子與本村失蹤的張某確實很相似,但他遺憾地告訴朱筱樂,張某的家已空了,其母親因患精神病現在住在敬老院,張某的一個妹妹也已成家,家庭條件不是很好,估計很難接收姐姐。 不過,張主任表示,如果確定救助站的女子就是張某,村里會把她接回來妥善安置。朱筱樂再次來到救助站,在一位懂啞語的工作人員的幫助下,與該女子交流后確認,她就是走失多年的張某。昨天,在朱筱樂的陪同下,張某終于回到家中。 其實,在近一段時間,朱筱樂運用“人臉識別”技術,已先后幫三位流浪人員找到了家。滯留泰興市救助管理站三年的流浪人員林亞軍,因其父母都已過世,被從上海趕來的舅舅接走。另一位長期滯留人員唐新玉,雖然家就在離救助管理站僅20公里的泰興市河失鎮,但4年來一直未能識別他的身份。好在如今有了“人臉識別”,近日,唐新玉已被父親接回家團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