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檢察與行政執法銜接平臺建設,能快速捕捉監督點和案源信息;遠程庭審系統的開發,能突破傳統空間限制,提高訴訟效率;人臉識別考勤、就餐、會議簽到系統,能有效促進檢察隊伍管理的制度化和規范化……這些僅僅是泰興市檢察院“智慧檢務”的其中一隅。 “以促進辦案、監督、管理質效為著力點,智慧支撐服務到人、細化到案、精準到點”,泰興市檢察院檢察長吳文彬介紹,由該院全力打造的“智慧檢務”體系,讓大數據更好地服務于檢察工作,從而實現辦案信息化、監督精準化、管理智能化,讓科技為檢察工作插上“騰飛的翅膀”。 “智慧庭審”實現辦案信息化 “鑒于被告人對起訴書指控的犯罪事實沒有異議,控辯雙方均同意適用簡易程序……”5月24日,泰興市檢察院員額檢察官張偉準備好出庭預案、案件卷宗等材料,開啟了遠程庭審,僅用了8分鐘,就完成了全部提起公訴工作。 據悉,通過遠程視頻出庭公訴是該院積極落實“智慧訴訟”的一項重要舉措。短短40分鐘,公訴人便完成了5起簡易程序案件的提起公訴工作,節省了公訴人往返法院及等待的時間。 “遠程庭審系統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后,將突破傳統庭審模式的空間局限,讓公訴人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辦案上,節約司法資源的同時,也使庭審過程更加公開透明。”觀看“智慧庭審”后,該院副檢察長朱春美頻頻點贊。 行政檢察與執法銜接平臺 實現監督精準化 “小王,從平臺數據來看,目前已經有1000多條數據信息,下一步任務是逐步審查……”泰興市檢察院民事行政檢察科科長蔡云珍一邊觀看行政檢察與行政執法銜接平臺,一邊布置任務。 今年以來,該院與國土、環保、國稅等38家行政部門進行數據對接,目前已經有21家行政執法單位積極提供相關數據,該院也在第一時間建立數據獲取方式和對接機制。針對沒有業務系統的行政執法部門,該院還預留系統補錄功能,真正做到行政檢察與行政執法全部數據的實時共享。 據了解,該平臺借助自然語義分析、研判規則庫等人工智能技術,進行案件分類和關聯,從而發現監督點和案源信息,實現案件管理的智能化。同時,還可根據以往檢察官的辦案經驗,提煉成計算機所能識別的描述語言,借助機器學習技術,主動推薦案源發布預警。最重要的是,該平臺具有靈活的案源檢索推送功能,通過“紅黃藍”燈分級預警,可對單個案源分析研判,推薦相關的權力清單、法律法規以及相似案源等,進一步解決了行政檢察監督“線索難”的問題。 人臉識別系統實現管理智能化 以往,泰興市檢察院的門禁、考勤、就餐采取打卡模式,但是會存在有的干警中午不離院,下午上班忘記打卡,晚上加班回家忘記打卡,考勤系統顯示“缺勤”的現象。今年5月,該院率先引進人臉識別考勤、就餐、會議簽到系統,取消人工刷卡模式,采取人臉識別自動抓取的方式,通過后臺調取的數據,精準獲取上下班、就餐、會議簽到的情況。 人臉識別考勤、就餐、會議簽到系統的終端設在該院檢務督察室,通過后臺隨機調取數據查看干警考勤、會議簽到情況,一旦發現識別不了或者識別率低的干警會電話通知重新考勤,對于不看攝像頭、無故缺勤或故意躲避考勤者,紀檢監察部門將嚴肅問責。為保證人臉識別系統起到實效,該院還創新方法,健全考勤臺賬,規范考勤登記、實時進行統計,建立專門檔案,通過人臉識別考勤系統如實記錄干警出勤情況,每周對考勤情況在內網進行公布。 “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人臉識別系統的引進,用科技讓管理監督更加精準、精確、精細,為努力打造一支泰興檢察鐵軍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市紀委、監委第六派駐紀檢監察組組長黃海云由衷感慨。馮蓓佳 印 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