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泰興市召開黨委中心組學習會,提出“立足揚子江城市群、放眼長三角經濟圈,在更大的格局中審視謀劃泰興的發展”“以新思路激活發展新動力,以新措施破解發展新難題”“爭當泰州高質量發展排頭兵”的思路和目標。近日,記者就泰興如何對標找差、跨越追趕這一話題,對話泰興市委書記張育林。 泰州日報:在“解放思想再出發,對標找差新跨越”大討論活動中,泰興市提出了把宜興作為對標城市,爭當全市排頭兵的目標。為什么要把宜興作為對標城市?宜興的發展給了泰興什么啟發? 張育林:泰州市委提出的“跳出‘城河思維’、跨過‘長江天塹’、激活‘大海基因’”,對泰興來講,同樣有著很強的針對性和指導性。前一階段,我們去宜興學習和調研,發現宜興不僅與泰興人口相近,而且產業有一定的相似度,擁有電線電纜、化纖紡織、機械裝備三大主導產業,陶瓷與耐材、銅材加工、精細化工和保溫建材四大傳統產業,節能環保、新能源、光電子新型顯示、綠色食品四大新興產業。不僅如此,宜興思想解放的程度、創新轉型的力度、項目建設的強度、改革開放的深度,也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學、可比、可趕的方面很多。 泰州日報:確立了對標城市,接下來如何實現追趕超越?具體有哪些目標和舉措? 張育林:今后,我們將錨定標桿,深入解放思想、揚優強弱補短,重點在四個方面發力。一是在質量上比拼。在發展的理念、思路和舉措上向先進地區看齊、與先進地區比試,大力推進創新驅動,抓好創新平臺、創新鏈條、創新生態打造,確保今年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達2.5%。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在“控制區域排放總量、減少企業數量”的前提下,圍繞綠色化、循環化、精細化、高端化、國際化方向,突出抓好化工產業“1133”工程,加快構建“1+5”產業體系,進一步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二是在速度上趕超。保持泰興經濟應有的發展速度,始終把項目建設作為不變的主題,確保每年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100個以上,力爭50億元以上重特大產業項目實現新突破;每年新竣工億元以上項目60個以上。三是在特色上彰顯。立足泰興實際,發揮優勢,彰顯特色,在產業、城市、生態,包括文化上打造一批具有競爭力、影響力的特色亮點,不斷提升影響力、競爭力。四是在實力上追趕。堅持不懈做大經濟規模,不斷縮小與先進地區的差距,持續增強全市經濟綜合實力。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將把黃橋老區的脫貧攻堅、加快振興作為重中之重,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中,努力實現全市的“質量全面提升、總量蘇中爭先、人均全省進位”,加快黃橋老區的后發趕超。 泰州日報:新一輪發展提出了新的目標和要求,對標找差過程中,泰興如何立足實際彰顯自己的特色? 張育林:憑借獨特的岸線資源,歷史上的泰興化工產業優勢明顯。今后,在“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下,泰興市將樹立“綠色發展、生態優先”理念,深刻理解和把握“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戰略導向,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一方面,加快產業轉型升級,著力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全球影響力的高端精細化學品產業集群。同時,大力弘揚泰興環境執法“亮劍精神”,堅決制止和懲處破壞生態環境行為,以嚴格的執法監管,倒逼轉型升級、推動高質量發展。另一方面,強化生態治理和生態建設,進一步打造生態特色和生態優勢。在全市域深入實施10大類32項生態建設工程,精心打造沿江生態帶、生態涵養區、高品質綠色走廊和一批公園綠地,加快形成“1+1+4+N”生態格局。設立生態補償專項資金,支持生態治理、修復與建設。劃出50%的長江岸線,進行生態化建設和改造,今年基本建成12公里長江生態濕地和綠色廊道,形成獨具特色的大江風光。 泰州日報: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是對標找差過程中要重點解決的問題之一。泰興傳統制造業基礎雄厚,減速機、造船等產業一度叫響全國,現在精細化工、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等新興產業也是異軍突起。今后,如何實施新舊動能轉換,做大總量、形成特色? 張育林: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我們將發揮既有優勢,加快強弱補短,堅持把項目建設作為不變的主題,把科技創新作為第一動力,以產業企業轉型升級為根本抓手,積極構筑具有泰興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深入實施創新轉型三年行動計劃,加快化工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機電產業改造提升、加快醫藥與醫療器械產業規模擴張、加快戰略性新興主導產業培育壯大、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提升。大力推進工業企業資源集約利用綜合評價、分類分檔管理,激勵重點企業做大做強,倒逼低效企業加快轉型,堅決淘汰出清“僵尸企業”,加快實現泰興制造向泰興創造轉變、泰興速度向泰興質量轉變、泰興產品向泰興品牌轉變。(通 訊 員 姚 鳴 孫 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