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江蘇網5月14日泰州訊(蔡文 姚娟玉)近日,泰興市召開扶貧開發工作專題會議,總結前一階段扶貧開發工作,找準差距、激勵士氣,進一步動員全市上下以更加求真務實的作風、更加飽滿的精神狀態,沖刺2018年脫貧攻堅目標。泰興市委書記張育林講話,泰興市副市長謝紅官作具體部署,泰興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徐聞仲主持會議。
張育林說,召開的全市扶貧開發工作專題會議,是在脫貧攻堅工作已經進入攻城拔寨的沖刺階段進行的一次措施再細化、責任再落實、工作再推進。思想認識上要再提高,措施落實上要再精準,黨建引領上要再加強,紀律要求上要再嚴格。脫貧攻堅事關民心向背,絲毫不能松懈,必須以最嚴明的紀律、最嚴格的考核、最嚴厲的問責為脫貧攻堅提供堅實保障。真正將問責的壓力轉變為履責的動力。 脫貧攻堅是政治任務,更是民心工程。全市上下要以只爭朝夕的進取精神、不勝不休的決戰氣魄,爭創一流、奮力擔當,向組織、向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讓困難群眾共享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成果! 張育林指出,打好脫貧攻堅戰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必須將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融合,將開發式扶貧與保障性扶貧緊密結合,聚焦重點難點,把握攻堅節奏,注重脫貧質量,以“繡花”之功推進脫貧攻堅,確保2018年實現低收入農戶和經濟薄弱村累計脫貧率分別達90%、80%。 要在推動產業扶貧上下功夫。產業是發展的動力之源,產業扶貧是實現穩定脫貧的根本途徑,要立足地方實際,發展特色產業,推動富民增收、長效脫貧。充分發揮三區三園、工業集聚優勢,放大現代農業發展成效,因地制宜推進符合資源特點、符合產業導向的幫扶項目。整合電子商務與產業扶貧的各自優勢,促進電子商務與產業扶貧深度融合,形成“互聯網﹢產業”的精準扶貧模式,推動“一村一品一店”提檔升級,通過線上線下齊頭并進,讓低收入人口分享更多的農產品流通增值收益。深入推進“龍頭企業+基地+貧困戶”“合作社+貧困戶”“能人大戶+貧困戶”產業扶貧帶動模式,提高低收入農戶生產發展的組織化程度和風險防御能力,吸納低收入農戶就業,引導低收入農戶創業。強化能人引領,探索資金跟著窮人走、窮人跟著能人走、窮人能人跟著產業項目走、產業項目跟著市場走的產業扶貧“四跟四走”做法。探索土地經營權租憑、作價入股、經營權托管、訂單農業、技術承包服務等方式促進低收入農戶獲得持續穩定收入。 要在提升民生保障上下功夫。對照“兩不愁三保障”脫貧標準,目前脫貧的重點還需要落在“三保障”方面。在“義務教育有保障”方面,嚴格落實國家、省市對貧困家庭子女的教育資助政策,深入開展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進社區、進校園、進家庭“三進”活動,同時加強宣傳引導,做好貧困家庭子女的心理疏導,及時落實政策,確保教育資助無遺漏,全覆蓋,確保貧困家庭子女義務教育階段不因資金困難而失學、輟學,阻斷貧困現象代際傳遞。在“基本醫療有保障”方面,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和完善基本醫療精準扶貧、健康扶貧補充保險兩大政策,積極推動低收入人口“先診療后收費”,發揮健康扶貧補充保險和醫療救助保障作用,著力解決因病致貧和因病返貧群眾“看不起病、看不好病”的突出矛盾。完善規范殘疾人“兩項補貼”制度,提高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標準,切實緩解因殘致貧。在“住房安全有保障”方面,要全面開展新一輪調查摸底,摸清貧困戶的住房狀況,按照家庭住房困難程度排出改造先后順序,對確因經濟困難無力改善住房條件的危房戶,多渠道籌集資金幫助改造加固。有條件的地區可以通過引導適度集中居住的方式,改善困難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 要在激發內生動力上下功夫。貧困群眾是脫貧的主體,做好扶貧工作,外部支持是有必要的,但關鍵還是要激發困難群眾的內生動力,堅持扶貧與扶志相結合,引導他們主動作為、不等不靠,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避免出現“扶貧變成養懶漢”“拉手能站、撒手就癱”的現象,讓脫貧質量經得起時間和歷史的檢驗。一方面要調動低收入農戶的積極性。耐心細致地做好群眾工作,廣泛宣傳黨委政府的扶貧政策,引導低收入農戶增強自主脫貧的意識和能力;改進幫扶措施,落實低收入勞動力就業援助、技能培訓、職業教育等扶持政策,提高低收入農戶在扶貧項目各個環節的參與程度;同時,還要強化身邊脫貧致富的典型示范,激發低收入農戶加快脫貧的決心和干勁。另一方面還要激發村級組織的主動性。充分發揮經濟薄弱村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村里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激發他們主動尋找能夠帶動本村群眾致富增收的產業項目,組織發動群眾發展產業、興辦實事、扶貧解困,使村干部成為帶領鄉親脫貧致富的主心骨、領路人。 要在強化結對幫扶上下功夫。繼續實行幫扶“三級聯動、四位一體”(市四套班子全體負責人掛鉤16個鄉鎮街道,96個市級部門單位、80家企業結對幫扶119個低收入重點村,黨員干部幫扶到戶),進一步落實鄉鎮(街道)和掛鉤聯系部門的工作職責,加快促進經濟薄弱村脫貧和低收入人口生活質量的提高。掛鉤聯系部門要發揮自身優勢,按照《泰興市經濟薄弱村增收“雙責制”工作意見》,每年籌集30萬元以上的專項資金支持經濟薄弱村發展增收項目,部門籌集的資金統一納入鄉鎮(街道)扶貧資金賬戶管理,不得用于掛鉤聯系村日常運轉費用支出和償還陳欠債務。幫助經濟薄弱村排真、排實幫扶項目并組織實施,引導經濟薄弱村結合各自實際,立足鎮村地域特性、產業特征,加大項目招引、資金招引力度,幫助經濟薄弱村充分利用現有可用資產資源增收,著力尋求不同類型的發展模式,不斷實踐探索適合經濟薄弱村自身發展的脫貧之路。 要在鞏固脫貧成果上下功夫。要堅持鞏固脫貧成效與強化攻堅同步推進,圍繞“累加式”精準脫貧目標,對已達標越線的低收入農戶持續關注,跟蹤扶持,讓這部分人群在一定時期內繼續享受相關扶貧政策,切實鞏固脫貧成果。發揮好政府兜底功能,全面抓好低收入農戶與農村低保、五保政策的銜接,符合低保、五保條件的低收入農戶做到應進盡進。民政部門在強化農村低、五保申請家庭經濟狀況核查的同時,要結合低收入農戶的實際情況人性化落實政策,嚴禁怕擔責任,隨意搞一刀切的現象發生。在低收入農戶幫扶中要突出重點群體,認真排找如因學因病因殘因災等導致支出型貧困問題突出的低收入農戶、高齡失能失獨老人、困境兒童、重度殘疾人等特殊困難群體,通過落實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補貼補助等幫扶措施解決生活來源,同時可以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強化家庭成員撫養贍養責任等,滿足他們照料護理或照顧撫養的基本需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