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4月24日泰州訊(何龍慶)近年來,泰興市各類學校和在校師生數量逐年增多。目前,全市共有各級各類學校147所,教職員工1萬余人,在校學生12萬余人。泰興警方以保障中小學及幼兒園安全管理為重點,開展系列安防保衛措施建設。目前,已在全市中小學及幼兒園設立了114個“護學崗”,全市校園警務室建設率已達100%,已創省級“平安校園”35所,市級“平安校園”112所。 面對當前嚴峻的治安形勢的新要求及面廣、量大、點多、線長、任務重的校園管理的新挑戰,泰興警方積極對全市校園開展調研,及時掌握全市各級各類學校特點規律及問題導向,借助“網絡+” 大數據理念,全市公安機關積極創新管理突破,革新監管模式,推新服務實戰,實踐探索大數據下智慧型“護校安園”體系建設,為高效服務校園管理、維護校園安全提供支撐保障并初見成效。 創新管理突破,做精做亮“局域網+”,解決好“管理不全面”的問題。依托“公安局域網”信息化科技技術應用項目推廣契機,在自主研發“單位綜合信息管理系統平臺”的基礎上,積極實踐探索創新校園信息化管理應用建設。一是定標安防管理。針對“平安校園”創建中各校存在標準不一、執行力度不均的現象,從高點、高標定位校園“四防”達標建設和規范管理流程雙向角度入手,對全市范圍內的學校采取集中化、統一化、標準化、信息化管理。通過安全通道網上雙向對接,分類細化、量化、明確校園安防達標標準,民警依法檢查查處標準,實現各學校依據標準開展自查,主動落實安防措施達標;責任民警依據標準在職權范圍內規范檢查、依法辦案的信息標準化工作管理模式。二是坐標分色管理。根據學校的標準地址庫,社會化采集全市各學校的四防建設、重點部位等情況進行量化填表匯聚系統平臺,并關聯到學校的警情與案件庫中,開展坐標分色信息化管理監測,對監測中顯示紅色的學校,逐一過堂,督促轄區派出所指導學校落實整改,將各類隱患化解在萌芽狀態。三是按標考評管理。按照系統平臺內數據采集質效、安防達標質態、校園警情案件等校園考核評比標準,開展對各轄區派出所進行每月排名通報督導、年度警務工作績效考核及各學校年度評先等考評管理,確保校園“隱患不消除不放過、責任不落實不放過、防范不到位不放過、漏洞不堵塞不放過、管理不加強不放過”,有效推進校園安防達標及綜合防范能力提升。 革新監管模式,做實做細“視頻網+”,解決好“督導單調化”的問題。凝聚技防、內保、信通等部門合力,走技術創新與監管創新的革新道路,積極發揮公安社會面視頻監控平臺與校園內部自建監控系統相互對接、相互融合、相互延伸、相互掃盲,形成全時空、全方位、全覆蓋內外“視頻網”聯動開展校園監管的新模式。一是開展“護校”監管。圍繞著校園上放學高峰期間安全,常態開展“護學崗”實地遠程監控巡查,全流程掌握監管民警在崗到位、值勤守護及校車安全等日常工作,做到對校園零距離遠程監控、常態化全程監管,有效地破解了實地源頭監管難題,實現護校安?捎涗洝⒖闪炕⒖苫厮,執勤記錄全程留痕的監管新模式。二是開展“安防”監管。把握校園“實體、器材、標識”三個防護到位,深入校園調用學校內部及周邊監控,開展校園安防體檢。對于安防中存在潛在隱患問題的學校,督促指導其自主按標準規范整改,消除隱患。通過“視頻網”對校園內部開展安防監管,有效地提升了學校安防建設投入的自覺性,保障了校園各項創安工作的有序開展。三是開展“動態”監管。盯緊學校及周邊治安動態監管環節,通過內外“視頻網”監控聯動,對校園周邊肇事肇禍等精神障礙患者、揚言報復社會人員等人員及關注對象適時動態軌跡的掌控,做到軌跡明、掌控準、查證實;同時針對中高考等國考期間突發性事件多發的特點,落實專人全程監控,開展警風警紀監督,結合現場實際,實時調整警力分布,對發生的突發性事件,在第一時間指令現場警力快速啟動處突應急調處預案,防止事態升級,做到全程掌控、動態管控、實時防控。確保校園及周邊的絕對安全穩定。 推新服務實戰,做深做強“互聯網+”,解決好“實戰不夠強”的問題。充分運用“互聯網+”思維,不斷推動傳統警務向精準化警務、數字化警務、指尖式警務、零距離警務的轉型,開辟三大“互聯網+”警務平臺,搭建起雙向聯動的新橋梁,服務實戰增效。一是以情報搜集為重點的“互聯網+微警務”。在推進校園情報信息工作機制的基礎上,擴大情報引領實戰的戰果,通過公安“微警務”平臺警民互動模塊,發動全體信息員及責任民警在違法犯罪線索舉報、案件事件線索征集、見義勇為行為報送、建言獻策、政策咨詢留言五個方面分別報送信息,對有效性和有價值的信息,通過內保見義勇為基金,以“微信紅包”的形式給予獎勵,積極調動信息員隊伍關注支持校園安全工作的積極性。先后對百余名信息員給予紅包獎勵。二是以防范預警為抓手的“互聯網+微信群”。擴大校園“微信群”的應用,將各學校專兼職保衛干部及各轄區責任民警全部納入“微信群”聯系范疇,及時將社會面發生的校園案(事)件及治安新動態、新情況、新問題,進行案件特點、動態研判分析,通過“微信群”發布預警提示,督導各轄區責任民警及各學校積極“部實、落實、做實”校園安全防范措施,同時指導學校內部安保力量與學校周邊社會面巡防警力“雙線對接”,發揮防范震懾效應,嚴防重大案(事)件的發生。三是以宣傳教育為元素的“互聯網+零服務”。在做強“平安泰興”服務專欄的基礎上,針對當前校園治安穩定形勢的嚴峻性,準確把握校園師生的需求,內保、交警、網安、消防、宣傳等部門合成組團,將校園防范宣傳、教育培訓列入“合成服務”延伸,通過移動互聯網和各警種部門公安業務深度融合,在校園網推送防范提示飄窗,網上開展“防火、防盜、防詐騙、防事故”等安全宣傳教育培訓進校園活動,做深“互聯網+服務”,增強師生安全意識、防范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實現網上警校一體化“零距離”服務,實現民意與效果雙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