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村級財務公開,都是一些‘固定資產’、‘流動資產’等會計專業術語,想看的東西找不到,看不懂也不愿看。現在,扶貧項目款怎么用、哪家享受了低保、惠農補貼怎樣發的,一目了然,對于村級財務陽光化監管這個好政策,我們老百姓舉雙手贊成”。泰興姚王鎮桑木村的村民奚云海說。 2017以來,泰興市推行了系列“硬招子”,著力打造“陽光化”村級財務,得到了老百姓的一致認可。 關鍵詞:規范 泰興市先后出臺了“創新農村集體‘三資’管理、鄉鎮財政所管理村級集體資金、村級集體資金‘現金池’管理”等實施方案,通過完善村級會計核算委托代理制、實行村級集體資金由鄉鎮財政所統一管理、規范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收入支出流程、規范村級資金非現金結算方式、提高村級會計委托代理中心財務管理水平和組織開展資產清查等,堵塞了財務漏洞,有效地遏制了手續不全、內容不齊、不合理、不合格、不合法等票據支出現象,規范了財務收支行為。 關鍵詞:公開 嚴格實行村級財務公開制度,堅持每月公開、每季公示,自覺接受社會各界和廣大村民監督。對村集體重大經濟活動或大額財務收支,全部提交村民代表大會討論決定,并將結果及時在村務公開欄上進行公示,接受群眾監督。對村民關心的熱點問題,進行專項公開,重點解釋。積極利用信息平臺、電子觸摸屏、微信公眾號等現代信息手段,創新“陽光三農”公開公示形式。同時,充分發揮民主理財小組和村民的監督作用,對村級財務管理由事后監督轉變為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的監督,從源頭上預防侵占、挪用和貪污等腐敗行為的發生。 關鍵詞:效益 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管理,促進村級“開源節流”,在確保資金安全的前提下,通過與銀行合作,設立村級集體資金“現金池”管理模式,強化資金集中管理,實行了更大的增值收益,2017年全市村級集體資金“現金池”結息1000余萬元。改變了以前村級集體資金結存在銀行的存款,銀行只按活期存款利率結息的狀況,要求最低按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定期一年存款利率結息,且存款余額達到一定規模,結息利率按照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定期一年存款利率上浮40%結息,實現了農村集體“三資”保值增值、村級經濟穩步增長、農民財產性收益持續增加。(戴榮 成亞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