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泰興市創業貸款貼息券發放現場。(黃海云 朱敏麗/攝) 這幾天,泰興市黃橋鎮居民錢海云非常高興,她申請的50萬元創業擔保貸款獲得了批準。“有了這筆錢,我做大裝飾材料生意的信心更足了。”錢海云說。 今年,在泰興,像錢海云這樣獲得創業貸款圓夢創業的不在少數。截至11月,該市已累計發放2.8億元創業貸款,新增創業人數19538人,遠遠超出年初確定的創業貸款9000萬元、新增創業1萬人的市交全年指標。 據了解,年初,隨著市委、市政府“創業富民30條”的出臺,我市掀起了新一輪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熱潮。泰興市積極響應,迅速行動,通過“創業大篷車”、培訓基層協理員,及時將創業富民政策推廣至基層。同時,創新開展送創業政策、送創業項目、送創業培訓、送創業指導、送創業貸款、送創業補貼“六送”創業服務進鎮入村活動,并在全省率先建成了一個集政策咨詢、創業指導、注冊登記、融資貸款、項目推介于一體的創業富民服務中心,為創業者提供一條龍創業支持服務。 “幫助想創業的創成業,關鍵要想創業者所想,積極為他們掃清創業路上的一切障礙。”泰興市人社局局長管國堂說,在創業貸款發放過程中,盡快讓創業者拿到貸款是當務之急。然而,過去,由于不少銀行貸款需要層層審批,且手續繁雜,貸款發放周期一般要達到3個月以上,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創業者的創業熱情。 為解決貸款發放難的“堵點”,今年,該市進一步加強與本地銀行聯動,與農村商業銀行建立合作關系,利用農商行鄉村網點多、審批快的優勢,建立電子檔貸款申請表等材料傳遞,減少貸款申請流程,確保借款人在資料齊全的情況下,3個工作日內創業貸款發放到位。 為解決創業者“融資難”的問題,今年該市還在全省率先創新提出了創業擔保貸款“一提一免一擴一減”服務模式,即提高創業擔保貸款額度,免去擔保公司擔保中間環節,擴大擔保人員范圍,減免貸款貼息支出。將原來的個人最高貸款額度由30萬元提升至50萬元,合伙創辦企業的最高額度可達80萬元,科技成果轉化、研發或文化創意類項目最高額度為100萬元。同時,不但設立2500萬元的創業擔保基金擔保平臺,還從財政資金中安排2000萬元創業引導資金,對符合創業貸款條件的城鄉創業者,通過自然人擔保或抵(質)壓自助申請創業貸款的,列入到創業貸款貼息范圍,擴大速效項目。對于貸款10萬元以下,以及被樹為市級以上創業典型、獲得省級以上創業示范基地推薦等信用良好的個人創業者,經綜合評估后,可取消擔保,及時足額發放創業富民各類補貼。 在泰興新街經營著一家蛋禽養殖場的何慧,今年3月份就拿到了50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安然度過了蛋價下滑,面臨巨額虧損和資金鏈斷裂的危機。在黃橋鎮經營食品加工的雷姍姍想擴大經營,但礙于過去需要一名公務員或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人員做擔保才能申請創業貸款的規定,一直無法申請。今年,泰興將擔保人擴大到所有公務員、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在編在崗人員,雷珊珊很快就拿到了50萬元的創業資金,解決了燃眉之急。 據統計,今年以來,泰興累計發放創業培訓券2.3萬張、創業貸款貼息券1.14萬張和創業租房補貼券2000張,新增創業示范基地15家,均全部超額完成年度任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