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至今年8月份,在警力沒有增加的情況下,泰興市城區道路交通秩序明顯改善,整體路網車輛平均通行速度提高9.71%,通行率提升25%,同比交通事故起數卻減少9.85%,直接經濟損失減少了12.07%。這一切得益于泰興市交警部門立足現有條件,實施交管“微創小手術”,有效疏通了城市主干道“大血管”,擴張城市輔路“毛細血管”,用時間換空間,巧解市民出行的“栓塞”。
今年以來,泰興市公安局交警大隊交通指揮中心多次接到市民報修電話,反映一些路口的信號燈有故障——四個方向的都是紅燈。此類報警時間集中在上午和傍晚,地點集中在上下班的高峰期進出城方向,尤以節假日、周五和周日居多。
泰興市公安局交警大隊交通指揮中心的民警解釋了其中的原因——不是信號燈壞了,而是交通信號控制系統自動調整了信號燈配時和人為遠程干預的結果。該中心民警和輔警24小時值班,任務就是通過遍布泰興1940公里干支線上的 個路面監控探頭,在對車流量進行實時監控,適時操作交通信號控制系統對120個路口信號燈配時進行人為遠程干預,提高路口的通行率。
據民警介紹,泰興將所有干支道路上的信號燈控制系統和路面監控探頭數據全部接入交通指揮控制平臺,根據不同方向上的車流量變化,測算出行人、非機動車和機動車通過路口的最短時間,以及市民一般情況下的心理等候時間,對過去的固定配時和正常配時兩種方案進行調整,在最短20秒,最長140秒的配時范圍內,對每個路口的信號燈設置了若干組配時方案,由系統自動測算調整配時,提高車輛排隊方向上的放行時間。
對于道路因施工、交通事故發生的擁堵,大型文體活動觀眾進場、離場時段、上下班高峰期等需要臨時實行交通管制或疏導的情況,則由人為遠程干預,及時調整配時,輔助民警的現場指揮,引導車輛繞行,避免發生擁堵。
今年前8個月,即使是春節長假和“五一”小長假期間,泰興城區主干道也未發生超過10分鐘以上的道路擁堵現象。
泰興地處長江下游,河渠水道縱橫,不少道路沿河而修,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拓寬空間小,多為“機非混合道路”。
該市南北走向的羌溪路沿護城河而修,由南到北貫穿城區,連接著東西向的多條主干道,國慶橋、鎮海門橋到大慶橋段最窄,路東為河,路西集中了數十家餐館、酒店,周邊還有10所中小學、幼兒園和數個居民小區,原來在路東設置的數十個單向臨時停車位,高峰時段雖然方便了市民停車,卻也給市民出行添了堵。今年4月份,泰興市交警大隊通過實地測算,果斷撤銷了路東的停車位,使通行率較撤銷停車位前提高數倍。
今年以來,該大隊在深入調研,廣泛征求社會各界意見的基礎上,先后共撤銷城區5條輔路的臨時停車位,對3條輔路上的停車位進行分時管控,車流量大時禁止停車,車流量小時允許停車,并設立了醒目標志標牌。
為解決因提高通行率帶來的停車難問題,泰興市公安局交警大隊又會同相關部門,協調輔路周邊的小區和單位,利用空閑場地為市民提供300多個臨時共享停車位,這一做法雖然增加了少數市民停車后的步行時間,卻為大多數市民贏得了寶貴的出行空間。
泰興城市道路規劃了“九縱九橫”的道路網,新建主干道,建設標準高,通行條件好,非機動車、行人對機動車的干擾少,路口渠化合理,相鄰路口距離適中,可以滿足駕車市民快速出行的需求。
規劃初期,泰興交警大隊就主動協調城市規劃和建設部門,把交管基礎設施建設納入道路同步施工,確保“路通燈亮”。市民駕車出行只要按規定的速度行駛,基本上不會遇到紅燈,這樣一來,有效降低了車輛在道路上的“停占比率”。至目前,泰興已將4條主干線上設置成“綠波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