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風鑼鼓表演。
小提琴合奏。(駱忠明/攝) 時而鼓聲鏗鏘激越,時而提琴宛轉悠揚,時而京韻醇厚綿長……昨天,泰興市黃橋鎮音樂生態湖畔鼓樂陣陣、曲聲嘹亮,作為中國“6·21國際樂器演奏日”主會場,黃橋以樂會友,向世界奉上了一場“琴韻小鎮”的音樂盛宴。 據了解,“6·21國際樂器演奏日”源于1981年,由法國人創辦,該節日于每年6月21日舉辦,不分年齡、國別、專業,每一個人都可以在任何地點自由參加活動,分享音樂的快樂。該活動目前已遍及世界120多個國家,700多個城市。中國從去年開始向國際樂器演奏日聯盟申報。今年的中國“國際樂器演奏日”,定位于大眾公益性音樂文化活動,倡導音樂與我們同行。節日期間,國內60多個城市加入該項公益文化事業,為公眾送上近2000場演出。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中國“國際樂器演奏日”主會場設在黃橋鎮。“能成為主會場,主要得益于近年來黃橋在樂器產業和文化方面所做出的不懈努力。”中國樂器協會常務副理事長曾澤民說。 黃橋樂器產業起源于上世紀60年代,已有50多年的歷史。目前鎮內擁有各類樂器生產企業230多家,全鎮年產各類提琴產品70萬只,分別占全國總量的70%和世界總量的30%,2012年起該鎮把“中國黃橋樂器文化產業園”建設工作作為樂器產業發展的頭等大事,圍繞樂器產業鏈的前后延伸,做好“產、學、研、商、文、創、景、游”八大文章,打造“有琴有韻”的小鎮,力爭到2021年,集聚樂器企業300家,形成百億元規模。 在集中發展樂器產業的同時,該鎮還充分挖掘音樂文化底蘊,連續8年舉辦了“鳳靈提琴之夜”呂思清名琴名曲音樂會,成立“鳳靈文化藝術中心”,制定了《普及樂器藝術教育的實施辦法》,從小學二年級抓起,并推出了“一校一品”和“一校多品”的獎勵政策和考核辦法,有效推動了樂器藝術的普及教育,加快建成“以提琴為源、樂器為業、音樂為魂”的魅力小鎮。 此次國際樂器演奏日活動,該鎮群眾、社會團體踴躍參與,經過精心籌劃,共組成36支演奏團隊,2000多人參與,激情上演了一場音樂嘉年華。 “我們這次要向世界展現的除了黃橋的小提琴文化,還有我國的傳統文化,所以演奏團隊中不僅有300人的小提琴方陣,還特地安排了威風鑼鼓隊、少年軍樂隊、腰鼓隊、二胡、京劇演唱、民間鼓樂隊、蓮湘團隊,充分彰顯黃橋乃至中國的傳統音樂文化魅力。”黃橋鎮鎮長王曉云說。 當天,演出團隊在形似小提琴的音樂生態湖畔集結,隨著開幕式序幕的拉開,各支演出隊伍井然有序地演奏起來。伴著優美的樂聲,生態湖中的音樂噴泉搖曳多姿,美輪美奐。 當日,整個現場被歡樂的人群圍得水泄不通。“好聽、好看!沒想到家門口也能享受到如此美妙的音樂盛景。”住在附近的居民何建國贊不絕口。看著陣容強大的提琴方陣演出后,黃橋中心小學一年級的小朋友丁洋感到無比震撼,他拉著媽媽的衣角說,“拉小提琴真是太帥了,回去也要買把小提琴練練。” 據悉,此次黃橋國際樂器演奏日的活動盛況,還受到央視音樂頻道、中國國際教育電視臺等中央媒體關注。屆時,“琴韻小鎮”將通過央視等媒體向世界展現迷人魅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