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訊 (記者朱敏麗通訊員蔣凱)5月6日,泰興召開促進城鄉居民持續增收動員大會,部署實施《泰興市聚焦富民促進城鄉居民持續增收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年)》(以下簡稱《計劃》),將集中力量、集中資源、集中政策打好“聚焦富民”主攻仗,促進城鄉居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 根據《計劃》,今后三年,該市力爭城鄉居民收入在地區生產總值中的比重逐步提高,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9%,2017年達39800元、2019年達47280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9%以上,2017年超過19450元、2019年超過23100元。到2020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力爭達到蘇中平均水平。 “富民是強市的重要基礎,創業是富民的重要途徑。”泰興市委書記張育林說,近年來,泰興經濟社會發展卓有成效,但居民收入與先進發達地區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尤其群眾收入來源較為單一、東部老區鄉鎮與西部鄉鎮發展差距等諸多因素,制約著居民收入水平的整體提高,需要不斷拓寬富民增收的途徑。 從今年開始,該市將重點實施富民產業發展、創業主體培育、就業質量提升、精準扶貧脫貧、基本公共服務惠民五大行動,勾勒出完整的富民增收路線圖。 其中,富民產業方面,該市將實施《產業創新轉型三年行動計劃》,推進主導產業轉型升級,力爭三大主導產業每年新增就業崗位5000個,職工工資性收入同比增長10%左右;鼓勵紡織服裝、編藤加工、樂器制作等傳統產業的龍頭企業,到村(居)發展加工(代工)點;完善重點骨干企業對經濟薄弱村掛鉤幫扶的長效機制,到2019年,村企掛鉤項目突破100個;挖掘現代農業增收潛力,每年創建星級合作社200家以上;扶持創意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構建全市電子商務“市級服務中心+鄉鎮服務站+村居服務點”網絡體系,建成市級電商服務中心并實現常態化運營。 創業主體培育方面,制定《創業富民工作宣傳方案》,放大創業富民“三張券”效應,扶持發展小微企業,優化重點群體創業服務,開展“一對一”“面對面”結對幫扶活動,提高初始創業成功率,計劃每年新增創業人數1萬人以上;制定《泰興市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建立創業項目庫,免費為高校畢業生提供信息支持,每年扶持大學生創業200人以上;實施下崗失業人員創業促進計劃,扶持自主擇業軍轉干部、自主就業退役士兵自主創業和返鄉創業;加強留學人員創業園建設,到2019年,累計引進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900人;支持有條件的鄉鎮(街道)探索建立創業富民服務中心,引導各社會主體建立眾創空間、科技孵化器和“創立方空間站(驛站)”等新型創業平臺;鼓勵重點骨干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搭建專業化、開放式的眾創、眾包、眾扶、眾籌平臺等等。 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面,該市把加快黃橋老區發展作為首要任務,實施一鎮一策、一村一策、一戶一策,推動黃橋“老區”變“新區”,推進區域整體發展與農戶脫貧攻堅雙輪驅動、同向發力,到2019年,全面消除村集體經營性收入35萬元以下的經濟薄弱村,7000元以下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全部脫貧。該市財政每年安排4000萬元支持黃橋鎮(園區)建設,在調整現行分稅制鄉鎮財政體制時,重新確定老區鄉鎮的收支基數,加大財力傾斜。對于其他經濟薄弱鄉鎮側重于提升“造血”功能,建立村級增收與村干部報酬掛鉤考核機制,因地制宜、綜合運用資源利用、產業服務、混合經營、土地股份合作等方式,多渠道增強村級經濟實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