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江蘇網訊 黃橋新城生態湖公園占地400畝,總投資5500萬元,其中生態湖宛如一把小提琴,提升了黃橋新城的文化品位。 近日,泰興市委出臺意見,從財政、項目、改革、創業富民等方面,加大對黃橋老區的扶持力度,加快推進黃橋小城市建設步伐,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成為該市脫貧攻堅的標桿、轉型發展的標桿、爭先進位的標桿。 “黃橋老區為中國革命作出了重大貢獻。高水平建設全面小康社會,不能忘了黃橋老區。”泰興市委書記張育林說,從中央到省市都十分關心黃橋老區的發展,去年9月省委副書記、省長石泰峰在泰調研時,曾動情地說:“我們不能讓黃橋老區長期地成為‘短板’。如果黃橋老區長期是‘短板’,我們講不忘初心就沒底氣,那就要汗顏。”為此,泰興市委經過專題研究,專門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黃橋老區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意見》,重點支持黃橋鎮的發展,并以黃橋鎮為龍頭帶動黃橋老區其他鄉鎮的發展。 在財政支持方面,自2017年至2020年,泰興市財政每年安排專項資金,用于黃橋基礎設施、特色小鎮建設、旅游業發展、農村精準脫貧和城鎮居民解困。同時,積極幫助上爭南北共建園區省以獎代補政策。 在項目支持方面,將黃橋鎮廉租房(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設列入泰興市保障性住房建設計劃;將黃橋鎮區老姜八線跨分黃河永豐橋工程列入泰興市路橋建設計劃實施,優先將黃橋鎮區的干河、中溝列入項目庫,積極上爭項目計劃,2017年組織實施東西姜黃河治理工程,幫助上爭棚戶區、后街背巷改造城建工程計劃;優先安排和適度增加黃橋小城市建設用地指標,根據發展實際,積極上爭,適時調整允許建設用地規模。 在改革支持方面,將黃橋鎮江蘇省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國家建制鎮示范試點、江蘇省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三個試點”工作,列入泰興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主要內容,專項工作小組定期協調推進,研究解決具體問題,同時建立健全工作例會制度、督查考核機制,確保試點工作取得實效;鼓勵黃橋探索創新多元化投融資機制,支持黃橋降低準入門檻,實行多元化籌資、綜合性開發、市場化運作,吸引各類資本參與小城市建設;深化黃橋“擴權強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根據泰興市政府下放經濟社會管理權限目錄,按照應放盡放的原則下放權限,不能下放的盡可能派駐分支機構或人員設立窗口,探索試行泰興市級機關部門專業人才到黃橋掛職、兼職機制,有效解決人力資源與權限下放不匹配的問題。 在創業富民支持方面,泰興市級機關相關部門將主動作為,聯動黃橋打造創業孵化示范基地等各類創業平臺,用足用活上級創新創業用地政策、財稅優惠政策,優化創業金融服務,發放創業培訓券、創業貼息券、創業租金券,引導居民參股創辦企業,大力推進創業富民,拓寬居民增收渠道。 該市明確,到2019年,力爭黃橋鎮工業國稅開票銷售達200億元、工商稅收收入達14億元,每年新開工億元以上工業項目20個以上,新竣工億元以上工業項目10個以上。力爭全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年增長不低于10%,2018年前,所有村(居)集體經營性收入全部達35萬元以上,7000元以下的低收入農戶全面脫貧。 “這些年,泰興市委、市政府一直給予了黃橋老區高度的關注,多次將市委常委(擴大)會議放在黃橋開,專題研究推動老區發展的對策,從思想、財政、用地、基礎設施建設等多個方面,優先支持黃橋‘副中心’和老區鄉鎮加快發展。”泰興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黃橋鎮黨委書記、黃橋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耿元進說,在多方努力和推動下,黃橋老區尤其是黃橋鎮經濟社會各方面取得了長足發展,2016年工業國稅開票銷售突破100億元,是2011年的3.2倍;工商稅收收入7.12億元,是2011年的2.5倍,輻射和帶動能力進一步增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