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興加快構建大交通格局,溝通東西腹地,促進江海聯動——
京滬高速泰興北互通至新334省道連接線鎮海路北延景觀綠化施工結束,道路工程全面竣工;334省道分黃段、東部南北干線先導段分界繁榮路、虹橋園區臨港產業大道相繼竣工…… 今年以來,泰興市交通戰線捷報頻傳。該市正著力打造以334省道、鎮海路北延和“四好農村路”等項目為典型的美麗公路網。“美麗公路,不僅是讓公路的‘顏值’高起來,更要建立完善的‘建管養運’體系,使公路交通由內而外散發出獨特氣質。”泰興市交通運輸局局長劉國成說。 “美麗公路”詮釋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 “在334省道和鎮海路北延等項目建設過程中,我們交通工程一班人始終堅持踐行工匠精神,將專業、嚴謹的內涵貫穿每一個環節。”泰興市交通運輸局副局長朱為民說。 334省道跨新長鐵路大橋全長722米、寬26米,是泰興市交通工程史上的最大型橋梁,也是分黃段建設的關鍵。大橋箱梁預制技術控制和架設安全保障是工程建設的重中之重。為此,大橋建設指揮部、總監辦和東南大學的專家對大橋箱梁架設方案反復審查、驗算,最后采用“懸翼”方式,并在橫移軌下方增加一根鋼管樁,將蓋梁至鋼管樁的間距減小至350厘米,從而達到減小橫移軌長度的目的,使得橫移軌的強度及剛度能夠滿足吊裝要求,有效避免不利情況發生。由于質量安全措施到位,該橋梁工程建設過程中,沒有發生一起事故。 334省道、鎮海路北延和繁榮路、臨港大道路面施工時,均采用了改性瀝青SMA-13型瑪蹄脂碎石混合料。該瀝青砼路面夏季高溫時抗車轍,冬季低溫時抗開裂,大大提高了路面質量和安全性能,但由于目前該工藝尚處于研究階段,運用少、施工難度大、質量要求高。為確保工程質量和進度,工程指揮部特地邀請我省業內知名專家前來授課并跟蹤指導施工,對每個項目認真組織試驗段施工,并通過試驗段施工總結提高,使工程質量得到了較好的控制,達到了預期質量目標。 “美麗公路”助力區域經濟 334省道東起南通洋口港,西至泰興港區,像一條綠色的紐帶串聯著沿海高速、204國道、新長鐵路、229省道、寧靖鹽高速、京滬高速、307省道、356省道和504省道等一批交通大動脈,途經泰興市分界、黃橋、河失、姚王、張橋、濱江等鎮,在這條干道經濟圈內集聚著省級黃橋工業園區、城東高新區和泰興經濟開發區,輻射帶動了農產品加工園區、城區工業園區、虹橋工業園區及周邊鄉鎮。隨著該項目的分期建成通車,陸續吸引了一大批投資體量大、科技含量高的項目落地落戶、投產達效。 不久前,泰興市啟動今年第二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周活動,本次活動開工重大項目27個,總投資近135億元。其中,334省道干道經濟圈內三個園區集中開工重大項目12個,投資總額達87.41億元,占比64.75%。 “334省道通江達海,溝通泰興東西腹地,將極大地促進江海聯動和城鄉統籌發展,尤其對加強黃橋老區周邊鄉鎮基礎設施連接與公共服務共享,培育形成暢達高效、一體發展的城市副中心,加快推動黃橋老區發展,更好地促進泰興項目大突破發揮重大作用。”泰興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劉榮華說。 今年,泰興市還將開工建設陽江路東延工程,實施沿江高等級公路完善工程,啟動355省道征地拆遷,加快推進232省道、泰常過江通道等項目前期工作,積極配合江廣高速擴容和鹽泰錫常宜、北沿江高鐵規劃建設等。屆時,一大批新的交通項目將成為助推泰興區域經濟發展的強大引擎。 “美麗公路”統籌城鄉發展 去年,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省旅游局發文公布了2014年江蘇省特色景觀旅游名村和景觀旅游創建示范村名單,泰興市黃橋鎮祁巷村、宣堡鎮郭寨村榜上有名。 近年來,依靠公路效應,泰興市鄉村旅游、美食旅游等特色旅游發展迅速,初具一定規模。目前,該市擁有國家A級景區7家、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1家、全國休閑漁業示范基地1家、三星級鄉村以上旅游點15家,旅游從業人員3000多人,年接待游客突破100萬人。 公路通到哪里,美麗鄉村就建到那里。毛莊村地處姚王鎮東北方向,過去位置偏僻、交通閉塞。近年來,隨著胡曲公路、姚王新大街東延等縣鄉道路改建和村莊道路的提檔升級,毛莊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姚王鎮居民周建澤早年在外務工,近年來看到家鄉交通變得越來越便利,回鄉創辦了泰興市啟泰機械鑄造有限公司,主要生產水泵、減速機、柴油機等鑄件,產品銷往國內外多家知名企業和上市公司,銷售收入連年翻番。 據泰興市人社部門有關統計,僅今年上半年,該市像周建澤一樣回鄉創業的農民超過5000人,帶動了農村經濟快速發展。 據介紹,今年泰興將在泰州地區率先創建全省“四好農村路”達標縣,啟動農村公路提檔升級“兩年行動計劃”,屆時,泰興農村經濟發展的“康莊大道”將更為便捷。(楊照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