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從泰興市傳來好消息,該市圖書館與泰興全市16個鄉鎮圖書館、292個村農家書屋正式建成了“總分館”體系,這標志著泰興已實現互聯網環境下的農家書屋“一卡通”全覆蓋,為全民閱讀推廣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泰興市圖書館負責人介紹,縣、鄉、村三級圖書館通借通還、資源共享,是基層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發展的內容之一。此前,縣、鄉、村三級圖書借還“一卡通”全覆蓋工程建設,無成熟經驗可借鑒。從2014年開始試點,到今年7月4日全覆蓋,泰興市已逐步探索出一條高效科學建設農家書屋“一卡通”的新路子。 據介紹,外地建設“一卡通”體系多為業務“外包”,其弊端為:建設成本高、建成時間受影響、存在不可持續發展的現象。 自承擔泰興圖書“一卡通”全覆蓋工程建設任務以來,泰興市圖書館立即啟動了歷時兩個月之久的培訓,先在泰興城區對錄入人員進行培訓,后在鄉鎮培訓錄入人員,然后各地再集中10名左右書屋管理員進行分組培訓。 由于會操作電腦的大學生村官事情繁雜,有些培訓后未能及時進行圖書數據錄入建庫工作,時間長了導致業務生疏,圖書館工作人員還特地再一次對部分大學生村官進行了“回鍋”式培訓。“從‘一培’到‘四培’,每一次都是錄入效果的提高。”該負責人說,通過多次培訓,在300名多大學生村官的協助下,泰興全市16個鄉鎮圖書館、292個村農家書屋迅速完成了圖書數據錄入建庫等一整套農家書屋“一卡通”業務程序。 如何迅速建成“一卡通”體系?泰興做法、模式的優勢顯而易見:一是資金投入較少。農家書屋所用電腦基本上省里配發,且村里各條線都配發多少不等的電腦。為此,只需為每個村、文化站配發掃描器、條形碼、書標等用品。二是建設時間較短。歷時兩個多月,完成了300多家“一卡通”全覆蓋建設任務。三是后續發展優勢。掌握了“一卡通”業務技術的農家書屋管理員,他們中大多數或相當部分人都會留在村里,今后農家書屋經常性補充的新書,其“一卡通”后續業務建設問題,都可順利解決。 泰興“一卡通”全覆蓋工程建設扎實高效,已受到省新聞出版局、省文化廳、南京圖書館等主管部門和兄弟市縣的關注和肯定。(通訊員 周曉季 記者 張虎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