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泰興市按照組織引導、居民自治、志愿互助、多元參與、和諧共享的原則,從網格設置、人員配置、工作制度等方面入手,著力完善城鄉社區管理和服務體系,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科學網格設置。按照便于管理服務的要求,因地制宜設置網格,城市社區依托庭苑、樓棟、路道等,按照200-300戶、1000人左右設置一個網格,農村社區依托村莊兼顧村(居)民小組設置,按照100-200戶、500人左右設置一個網格。 合理人員配置。按照“1+2+X”模式設置網格管理員,其中“1”為社區網格長;“2”即2名網格管理員;“X”即若干名社區志愿者。網格長按照“五有、一必須”的條件選聘,“五有”即:“有熱心、有文化、有時間、有威望、有精力”,“一必須”即:“必須居住在本網格內”,并明確了網格長在教育培訓、學習交流、評先評優等方面享有的權利。 創新工作方法。社區網格化管理實行“12345”工作法,即“一巡查、二走訪、三必到、四必訪、五必報”。具體為網格長每天到網格巡查一次,并做好巡查記錄;一般家庭戶每年走訪2次;對發生突發事件、鄰里矛盾糾紛、居民有困難意外的必到;每月對困難家庭、流動人員、空巢老人、社區矯正對象必訪;對不穩定因素、安全隱患、道路環境不潔、外來人員流入、公共設施損壞等必報,在城鄉社區服務與管理上取得了較好成效。 落實保障措施。為每個網格提供了“八個一”的基本工作保障,即一本總臺賬(個人家庭住戶基本信息臺賬)、一本分類賬(網格內重點人員工作臺帳)、一個工作牌、一張服務聯系卡、一本民情記錄本、一張網格區域圖、一個網格長工作室、一份網格事件交辦(聯系)單。制定完善了系列工作制度,包括輿情信息處理制度、工作例會制度、服務公示制度、民情日記制度、績效考評制度等,為網格管理人員進行管理提供了制度依據。(常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