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訊 “全面實現既定目標任務,開發區人要矢志不渝地堅持向深化改革要動力、向調整結構要助力、向普惠民生要潛力,突出重點,狠抓關鍵,統籌推進。只要我們措施靠實,埋頭苦干,全年目標任務一定能夠圓滿完成。”日前,泰興市委常委、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孫群要求區鎮具體抓好五項工作,確保完成全年目標。 更大力度推進項目突破。一手抓項目的高層次招引,以世界500強、行業前10強企業為主攻方向,著力在投資規模大、產業層次高、帶動能力強的龍頭型、基地型項目上尋求突破,全年確保招引1億美元或5億元人民幣以上重大項目10個,其中50億元以上項目1—2個。一手抓項目的高效率推進,健全完善重大項目領導掛帥、集中審批協調和督查推進等工作機制,嚴格落實項目服務首辦負責制、專人承辦制、按時辦結制,充分發揮效能督查“指揮棒”作用,確保項目落戶“零過渡”、開工建設“零障礙”、服務推進“零距離”。 更快速度推進轉型升級。做強優勢主導產業,力爭精細化學品、化工新材料、氯堿產業鏈產值分別突破150億元、360億元和450億元。培大扶強骨干企業,加快實施以“培植50億元以上企業”為重點的4個“億級”工程,全年確保新增超10億元企業10家,其中超20億元5家、超50億元2家。提速發展現代服務業,力爭全年物流服務業稅收突破億元大關。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大力培育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模式,確保土地流轉率達30%、新增家庭農場規模經營面積3000畝、新增農業全程社會化服務組織2個。 更高標準推進功能提升。大手筆推動擴區升級,修編完善臨港碼頭、循環經濟產業、四大“區中園”、沿江物流服務業和行政商務區發展規劃,努力形成港產城聯動的可持續發展格局,扎實推進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級循環化改造試點園區、國家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國家級生態文明示范園區和江蘇省生態工業園創建。大跨步實施資源整合,有效整合供水、供電、供氣、供熱等公共服務資源,加快建成污水處理一期提標改造工程、大氣監測子站、應急響應指揮中心和消防站擴建等工程,全力上爭獨立選址、增減掛鉤項目用地計劃,加大對閑置土地、低效利用岸線和落后產能的清理及騰退力度,盤活用地1000畝左右、騰出岸線1.5公里,力爭1—2年將區內化工生產企業數量控制在80家左右。大力度建設生態文明,加快推進聯泰固廢危廢填埋場等18項生態環保設施配套工程建設,建成開發區大氣污染源預警系統;深入推進“綠色濱江”建設,力爭新增林業綠化示范村2個,完善林網建設6000畝,成片造林400畝;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低碳經濟,新增清潔生產示范企業13家;堅決做到重污染、超出區域環境容量的項目、不符合國家產業和環保政策的項目一律不批;全年組織實施節能改造項目12個,淘汰落后產能設備60臺(套)。 更深層次推進改革創新。優化企業目標管理考核制度,建立統一的組織管理協調架構、業務管理平臺和對內對外服務運營平臺。加快整合空間、產業、資源和體制,做強做優核心區塊、優化整合核心區及周邊功能區塊,努力使體制更順、機制更活、效率更高、發展更好。 深入落實簡政放權各項舉措,致力建設有效市場、有為政府,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增強發展后勁。進一步完善規范行政審批管理制度,切實為企業減輕負擔、減少干擾、提供便利。強化經營園區理念,調整債務結構,優化融資平臺,努力化解資金難題。加快創新驅動步伐,制定完善企業技改擴能、重組上市、品牌創建等相關扶持政策,推動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積極推廣應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大力發展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智能終端等智慧產業,促進傳統產業高新化、新興產業規模化。加快構建高層次人才創新研發平臺,研究出臺鼓勵企業建立研發機構和加強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獎勵扶持政策,為推進更好更快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真正實現引進一個項目、帶動一批人才、打造一個團隊、搞活一個產業。 更實舉措推進民生事業。加快推進動遷及配套工程實施,完成沿江大道東側500米寬隔離綠化帶涉及石橋、過船、仁壽、蔣榨等4個行政村539戶的動遷任務;加快推進石橋花園二區B、D組團,尤灣小區A、B組團和向陽小區安置房建設;建設鄰里中心和區內疏港路、福泰大橋及接線道路等總長17.3公里的路橋工程;完善行政商務區社區服務功能和物業管理,方便群眾生產生活。加快推進農村全面小康進程,力爭所有村集體經濟收入超20萬元,其中,70%以上村超30萬元;新建、拓寬、維修農村公路23公里,新建橋梁10座、電灌站6座、涵閘5座;疏浚河道6條13.5公里;新建硬質襯渠21公里、機耕路14公里、涵洞33座,建成新農村建設示范村4個。加快推進社會事業發展,積極實施創業帶動就業戰略,多渠道、多形式拓寬就業空間,完善就業服務平臺,不斷提高農民工資性收入;持續加大教育投入,合理配置教育資源,推進學前教育、義務教育、社區教育均衡發展;新建濱江鎮衛生院,強化食品藥品監督管理,提供育齡婦女和流動人口計生優質服務,確保省級衛生鎮創建成功;加大社會保險擴面力度,讓社會保險惠及更多群眾;豐富農村文化市場,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文化生活需求。加快推進平安法治建設,積極發揮“三解三促”群眾工作隊作用,創新群眾工作思路,凝聚群眾工作合力;整合鎮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和村司法行政服務室,強化基層人民調解員培訓,年內分別創成省級和泰州市民主法治示范村2個和4個;加大安全投入,配強監管力量,穩步提高安全監管監察水平,強化重點行業、重點部位、重點環節的安全專項整治,堅決防范各類安全生產事故發生。(通訊員濟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