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2014年,泰興市農產品加工園區搶抓新時期“黃橋決戰”重大發展機遇,堅持以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為重點,以壯大稅源、提升實力為目標,努力破解發展難題,園區經濟保持了“穩中快進、持續向好”的發展態勢。全年完成國稅開票22億元,同比增長51.7%;工商稅收3200萬元,同比增長30.6%。共招引并簽約億元以上重大工業項目9個,投資總額14億元,當年開工建設項目6個,總投資8.8億元。
展望 2015
2015年,泰興市農產品加工園區將圍繞創建“百億園區”的目標追求,積極投身新時期“黃橋決戰”,扎實開展“項目突破年”活動,順應新常態,奮發勇擔當,用心打造泰興北部地區重要的經濟增長極。計劃全年完成國稅開票30億元,工商稅收4000萬元,協議利用外資4700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2500萬美元。
泰興市農產品加工園區位于泰興市域的東北部,地處泰興、姜堰、如皋、海安四縣市交匯處。園區成立于2009年,一期規劃8平方公里,規劃建設果蔬、糧油、畜禽三大加工區和倉儲物流、行政商務兩大服務區以及新農村建設農民集中居住區。園區現有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5家、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家,先后被評為“全國農產品加工業示范基地”、“江蘇省現代農業產業園”、“江蘇省省級農產品加工集中區”、“江蘇省重點培育的中小企業創業示范基地”、“國家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圖為園區部分骨干企業。
2015年,泰興市農產品加工園區將全面落實泰興市委加快黃橋老區“推進富民強鎮、建設全面小康”決策部署,堅定發展信心,增強拼搶意識,以非常態之功奮力追趕,以超常規之效彎道超越,在新常態下實現跨越發展,為泰興奪取“三大戰役”新勝利作出更大貢獻。
1、以強化招商引資為發力點,奮力實現園區財稅貢獻新提升。在堅持“大中小、高新外”并舉的同時,以”項目大突破”作為園區新一輪發展的第一抓手,充分挖掘園區產業特點和發展潛能,確保引進億元以上項目8個,力爭突破10個。按照產業轉型升級的要求,繼續緊盯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國內知名食品企業進行招商,重點發展食品精深加工業,進一步延長農產品產業鏈,放大“農”字效益。以增掛“新竹科技工業園”牌子為契機,大力引進符合環保要求和國家產業政策的裝備制造、電子科技、機械加工等稅源項目,不斷培植稅源經濟,做好“工”字文章。
2、以加快培大育強為支撐點,奮力實現園區轉型升級新提升。圍繞“培大育強8家億元以上企業,其中5億元以上企業2家,20億元以上企業1家”的目標,引導并加快推動園區企業上市,走快速擴張發展之路,力爭江蘇菇本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年內在“新三板”上市,力促江蘇百匯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泰州市龍洋木業有限公司等企業盡早躋身上市之列。
3、以加大基礎設施投入為著力點,奮力實現園區承載能力新提升。嚴格按照“一次規劃到位、分階段實施”的原則,通過市場運作等方式,科學謀劃、統籌安排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進一步提升園區配套服務功能。全面啟動安置小區四期、園區環園路、緯二路西延等重點工程建設,高標準推進南主干道等道路建設和綠化亮化、管網貫通工程,加快實施河濱公園、安置小區休閑健身廣場等生活配套工程,努力打造功能齊全、環境優美、宜業宜居的綠色生態園區,不斷提升園區的整體形象。
4、以調整完善規劃為關鍵點,奮力實現園區功能布局新提升。在已形成畜禽、糧油、果蔬三大加工產業格局的基礎上,進一步整合資源,建設食品加工、農業機械、裝備制造、包裝材料等配套產業園,實現產業融合發展。按照“準確定位、科學選址、適度規模、謹慎投資”的原則,啟動商務區建設,加快酒店、超市、娛樂、休閑等基礎公共配套設施建設,構建業態更豐富、布局更合理、結構更優化、配套更完善的現代商貿產業體系。瞄準創建“國家級農產品加工示范園區”,進一步對園區功能分區規劃、用地規劃、產業布局規劃、基礎設施規劃進行調整修編,合理劃分園區功能,加快產業集聚、企業集群、項目集中,盡快形成園區產業特色,力爭成為首批試點的“全國農產品加工示范園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