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通訊員 肖建國 金旭 記者 朱敏麗)今年以來,泰興市分界鎮黨委以“基層組織服務年”活動為契機,創新設置“功能型”黨小組,激活黨組織“神經末梢”,充分發揮農村黨員先鋒模范作用,著力提高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水平。
據了解,分界鎮改變過去以村民小組為單位設置黨小組的單一模式,根據黨員的特長、興趣、從業狀況,遵循“地域相鄰、行業相近、興趣相投、特長相同”的原則,靈活合理設置“功能型”黨小組,共設置“產業發展型”、“文化宣傳型”、“民生服務型”、“促進和諧型”、“外出創業型”等五種類型,對黨員實行分類管理。
根據各種類型黨小組的特點,分類確定各自的基本職責。產業發展型黨小組履行“幫帶員”職責,帶頭致富,帶領群眾共同致富;文化宣傳型黨小組履行“宣傳員”職責,協助村黨組織宣傳上級政策,開展中心工作;民生服務型黨小組履行“服務員”職責,為民代辦實事,收集、上報群眾的意見和要求,暢通反饋渠道;促進和諧型黨小組履行“調解員”職責,幫助調處矛盾糾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外出創業型黨小組履行“信息員”職責,收集、提供致富信息,宣傳、推介家鄉,為家鄉發展獻策出力。
“功能型”黨小組活動室統一做到“五有”、“四上墻”:有固定場所和必要設施,有黨小組活動室標牌,有學習資料,有黨員花名冊和聯系方式,有活動記載簿;各類制度、聯系服務群眾一覽表、黨員承諾、崗位職責上墻。堅持每月進行一次集中活動,每半年召開一次組織生活會,建立統一的《黨小組活動情況記錄本》、《黨員聯系服務群眾記載簿》,并作為考核黨小組和評議黨員的重要依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