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興市科學技術局局長 李飛
新常態下經濟發展的資本和勞動的邊際報酬將會逐步遞減,增長方式必然由要素驅動過渡和轉變為創新驅動。作為區域科技管理部門,我們將積極適應新常態,努力創造競爭新優勢,注入經濟增長新動力。
一、發揮科技引領作用,大力培育現代產業。實施科技領航計劃,按照科技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領軍企業→上市公司的培育路徑,加快培育現代產業集群。以培育現代科技創新型企業為目標,在三大傳統支柱產業和四大新興產業中各選擇2-3家企業,加強服務引導,培育泰興的“科技小巨人企業”。以全市60家重點骨干企業為重點,實施一企一策的支持、點對點的服務,促使更多企業進入科技型創新型企業行列。
二、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大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深入實施研發機構建設行動計劃,積極引導企業建立 “三站三中心”。吸引和鼓勵國內知名高校院所來我市創辦或者聯辦產業(企業)研究院、研發分支機構等高水平的研發機構,加快創新資源向企業集聚,提高企業科研攻關能力。指導幫助企業申報國家和省各類科技計劃項目,通過承擔實施科技計劃項目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
三、發揮創新載體作用,大力助推科技成果轉化。依托“上海交大泰興慧谷科技園”、“中國航天技術轉移應用泰興中心”等科技創新載體,加大科技創新信息收集和服務工作力度,推薦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做大做強我市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省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現代裝備科技產業園、環保科技產業園、醫藥原料藥科技產業園等創新平臺,重點攻克一批關鍵技術、解決一批技術難題、研究一批新特產品,促進特色產業的集聚發展。
四、發揮技術樞紐作用,大力實施產學研合作深化工程。繼續深化“百企百校”協同創新活動,促進更多的高新技術成果和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向我市集聚。分行業開展“院校專家企業行”、“民營企業家院校行”等多種形式的產學研合作對接活動,引導與支持面廣量大的企業與高校院所開展多層次、寬領域的產學研合作。以“一區五園”為主體,積極開展科技招商活動,積極引進共建技術創新載體和重大科技項目,同時把產業緊缺的高端人才、智力成果和先進技術引入我市。
五、發揮科技支撐作用,大力提升科技服務功能。積極籌備設立泰興市科技成果轉化風險補償資金,有效緩解科技型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制訂科技金融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及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等實施辦法,鼓勵民間資本設立創投機構,引進專業金融中介企業和人才,完善科技金融服務。開展產業集群專利導航服務,探索建立減速機產業、軍工產業、節能環保產業創新聯盟,組織專利信息分析專家深入企業,幫助我市中小企業制定產業轉型發展規劃,協助做好新產品開發等工作。
新常態 新思路 新作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