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十字志愿者開展人道救助活動。
![]() 紅十字志愿者與托養人群友好互動。
在泰興街頭,經常可以看到一群志愿者,他們穿著統一的米色馬甲,掛著紅十字標牌,為需要幫助的人募捐,給困難群眾送去溫暖。
在泰興的幾個知名網站,經常活躍著一群志愿者,他們不時發起一項項公益活動,討論如何給他人更多的幫助。
這群志愿者就是泰興紅十字志愿者。
多途徑招募志愿者
泰興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都是年輕人。年輕人工作,自有年輕人的路子。“一般來講,傳統招募志愿者的方式,是通過宣傳發動,號召各單位員工加入到志愿者的隊伍中,這在我們的志愿者招募中,還是主要的方式。不過,這已不是唯一的方式。”泰興市紅十字會副會長肖艷介紹。
泰興市紅十字會在當地兩個主要的網站上,發了一個招募志愿者的帖子,公布報名方式、報名郵箱等信息。想不到這個帖子被網站管理員置了頂,吸引了不少當地網友報名。“當時主要是想,能讓更多的普通人有機會參與到紅十字志愿服務中來,讓紅十字精神能在更多的普通人中傳播。”肖艷說。
李建新在當地網上比較活躍,平時也愛做一些公益事業,只是苦于經常單打獨斗。“當時看到這個帖子,立即有了找到‘組織’的感覺,試著向他們投了報名表,經過考察,接納我成為志愿者。”
后來,先報名的志愿者又把以前一些活動中的“伙伴”介紹進入,人數越來越多,隊伍也越來越龐大。
志愿者多了,各種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在群眾中的影響也越來越大。有一次,在廣場上進行募捐活動,一名市民看到志愿者忙得不可開交,主動跑過來幫忙。了解到大家都是志愿服務,這名市民很受感動,也報名加入到志愿者的隊伍中。
現在,這些網上自愿報名的志愿者,在泰興已經有100多人,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地刷新當中。這些網友來自各行各業,加上各機關、企事業單位的志愿者,泰興紅十字會市級的志愿者已有500多人。
開展活動大家齊出力
在世界紅十字日、世界急救日等主題活動中,各個單位的志愿者隊伍起到中堅作用,而在平時,來自不同社會階層的“市民”志愿者,則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
這些“市民”志愿者就像伸向社會的觸角,不斷發現需要幫助的人,組織活動也是創意不斷。
泰興有一名尿毒癥患者,由于長期患病,家里非常貧困,為了節省一點費用,每次做透析,他都是騎電動車到數十里外的一家鎮醫院。然而,屋漏偏遭連夜雨,一天,他的電動車被偷了。在報上了解到這一情況后,紅十字志愿者們一起湊錢,為這名患者買了一輛新的電動車。電動車店的老板也受感動,給志愿者們很大的優惠。
舟曲泥石流災害發生后,當地孩子缺少過冬的棉衣,志愿者們發起了“我為孩子添件冬衣”的愛心活動,在當地的一個公園門前,向過往市民發放倡議書2000多份,得到市民積極響應,最終為孩子們募集冬衣重達7噸多。
去年春節前,志愿者們組織了一次“回頭看”送溫暖志愿服務活動,給之前幫助過的困難群眾送去溫暖,讓他們體會到社會一直在關注著他們。目前,志愿者徐鎖提出策劃一項二手物品義賣活動,鼓勵市民把家中的二手物品捐出來,再通過一些商家把這些物品銷售出去,善款用來進行各種慈善活動。
幫助別人也充實自己
泰興市蘇馨家園,是一家殘疾人寄養機構,這里長期生活著約80名殘疾人,有盲人、也有智殘和肢殘人士。由于服務人員較少,平時只能在生活上給予照顧,很少有時間陪他們“玩”。每當志愿者們到來,他們會圍在一起,表演節目、做游戲。幾乎每個月,都會有十多名志愿者自發來服務,來得多了,紅十字志愿者就成了這些殘疾人共同的朋友。
志愿者們也總是想方設法為這些殘疾人做一些事。健身房里一臺拉力器壞了,志愿者們找了好幾個企業,買來配件把機器修好了。功能室里有各種“過家家”的設備,供殘疾人學習社會生活技能,志愿者們陪著他們“過馬路”、“存取款”。平時,肢殘的幾個人很少有機會到花園里逛一逛,志愿者們來了,總會推著他們到花園里走一走。
當然,開展各種志愿服務,獲益的不僅僅是那些被幫助的人,志愿者本身也受益良多。
高留英是一名家庭主婦,參加了志愿服務后,她的生活完全改變了,用她的話說,不僅幫助了別人,自己還收獲了快樂。她有時還會帶著上小學的兒子一起參加活動。
趙晴現在也養成了一個習慣,每次參加活動都帶著15歲的兒子。“志愿服務,是難得的學習機會,可以培養孩子的愛心,也能讓他更好地認識社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