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江蘇網11月18日訊 (記者葉桂華 通訊員葉余華 芮芳) 日前,家住泰興市黃橋鎮雙橋村的老人嚴某,來到村頭的王莊煙酒經營部,這里設有村級金融綜合服務站。他拿出銀行卡,一邊輸入密碼,一邊嘴里念叨著:“取200塊。”刷卡、驗鈔、登記、交錢,從走進超市到拿到現錢,前后不到3分鐘。他告訴記者,“以前取養老金都要到鎮上的信用社,來回要半天時間,還要花10多塊的車費,F在方便多了,走路5分鐘就到。”
這是泰興市在村級建立金融綜合服務站便民服務的一個縮影。 截至目前,該市已在80多個村建立了金融綜合服務站,將金融服務送到農戶家門口,惠及40多萬城鄉百姓。 “很多專家都預測,隨著城鎮化的大力推進,農村金融將是一片‘藍海’。”泰興人行副行長毛紅霞說,建設農村金融綜合服務站,這是一項金融創新項目,需要金融機構解放思想,不斷改革、創新。 為了打通農村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泰興人行在解放思想大討論大落實行動中,以發展普惠金融為宗旨,引導泰興農商行將眼光投向三農,建設“金融綜合服務站”。 作為探索,泰興農商行首先選取張橋、姚王、濱江等城郊鄉鎮的15個村作為試點。每個服務站按“四個一”標準建設,即配備一臺點鈔機,用于人民幣識別真假,讓農民告別假幣困擾;配備一臺助農POS機,實現農戶小額取現、轉賬劃款、刷卡消費、水電費繳納、電話費繳納功能;配備一臺殘損人民幣電子兌換儀,只要把需要兌換的殘破幣放到儀器掃描,機器就會讀出該錢幣是否能兌換以及兌換金額的多少,兌換更快更精準;配備一張金融知識宣傳臺,擺放預防電信詐騙、人民幣反假、電子銀行產品、征信知識宣傳、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等各類宣傳材料。 濱江鎮一個卜姓超市老板向記者算了一筆賬:自從超市被農商行選為金融綜合服務站后,附近村民經常來店里取款、刷卡買東西,超市也成了村里的熱鬧地,F在,超市月營業額比以往提高了20%左右,可謂服務、增收兩不誤。 在試點基礎上,泰興農商行決定將金融綜合服務站建站工作向全市推開,目前已發展到80多個村。 金融綜合服務站的建設,也最大限度地方便了城鄉百姓。到目前為止,服務站已實現小額取現超2萬筆,轉賬近千筆,轉賬金額超500萬元,城鄉百姓刷卡消費超過200萬元,繳納水電等公用事業費3.3萬元。 泰興人行行長邵應申表示,今后,該市將拓寬村級金融綜合服務站的服務范圍和服務內容,力爭使農村居民社保登記、社保繳費、公用繳費以及養老保險、涉農補貼取款不出村,推動金融惠農更接地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