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江蘇網11月6日訊(通訊員銀生 黎萍 )黨的十八大以來,家庭小農場、種植大戶發展勢頭迅猛,糧食生產逐步實現規;瑢\行幾十年的農資服務體系帶來巨大沖擊,農資服務的框架也將因此發生改變。
石巧珍是張橋鎮陳莊村的農資經營戶,由于丈夫過世得早,老人年齡較大,多年來,她依靠為周鄰農戶提供農資服務撐起了這個家,但今年村里土地流轉了一大半,石巧珍家的日子可能就沒有過去那樣好過了。 泰興市農資經營戶達到400多家,過去的農資服務就是為一家一戶提供化肥、種子、農藥,保證全年糧食生產需求,但這種服務形式正悄然發生變化。市惠農生產資料公司肥料分公司經理錢暮濤介紹,他們的基層網點銷售量正在逐步減少,專業合作社跟重點大戶的銷售量越來越多,今年供應到基層網點的銷售量比往年減少了20%到30%。 糧食種植的集約化、規;瑸檗r資生產廠家一站式、終端式經營提供了可能。國外拜爾、杜邦、陶氏等大型藥肥公司望風而動,把直銷點設到了泰興,國內的部分藥肥公司也設點到鄉鎮。泰興惠農生產資料有限公司總經理蔣文貴介紹,由于農場主、種田大戶、專業合作社的示范帶動,將會帶動整個小型農戶生產走向,他們將會成為農資服務的新生力量。江蘇省五星富農有限公司泰興分公司總經理錢光華認為,農業在轉型,原來單純的農資經營,現在就必須轉變成經營服務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