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打出手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一拳出手送人命,牢房里頭恨思量。”秋意甚濃的季節,檢察官與村民圍坐在一起,說案例、講法理。這是泰興市檢察院送法進鄉村的一幕情景。
檢察長蔡紅衛告訴記者:“回應群眾期待、維護群眾權益,我們首先想到的是真心誠意、從心出發,把工作做到百姓心坎上。” 打造家門口的檢察院,譜寫為民之美 “說起泰興市檢察院的工作,可用一句話概括,那就是與人民貼得更緊了,做得更實了。”全國人大代表、泰興市江平路郵政支局局長何健忠對記者說。 2011年以來,為解決檢察院的基層“腿腳”問題,該院成立黃橋檢察室,在有關鄉鎮社區設立6個群眾工作站,第一時間傾聽群眾呼聲,第一時間解決實際問題,被老百姓稱為“家門口的檢察院”。 2012年12月30日,該院設立為民服務中心,控申接待、案件受理、法律咨詢、證人服務、行賄犯罪檔案查詢等“一攬子”工程都可以在這里解決。 今年以來,該院開展“千村萬戶(社區)檢察行”活動,將全市所有的行政村,劃分為“責任田”掛鉤部門,檢察干警依托“檢民連心車”,每半月至少一次到“責任田”,開展控告申訴、法律宣傳、未成年人幫教等8項工作,將檢察服務送到百姓身邊。 通過整合,該院形成以為民服務中心為龍頭,檢察室、群眾工作站為觸角,“檢民連心車”為紐帶,各業務部門為依托的立體化、全方位群眾工作體系。去年以來,共接待群眾3000余人次,提供行賄犯罪檔案查詢3089批次,受理控申、舉報58件,法律咨詢354次,化解矛盾64件,深入80多個村(社區),發放檢民聯系卡700張。 打造公正型的檢察院,譜寫公信之美 “群眾利益無小事”,怎樣拍掉“蒼蠅”、清除“蛀蟲”,且看檢察機關如何“亮劍”。據記者了解,近年來,泰興市檢察院通過開展查辦“發生在群眾身邊、損害群眾利益”職務犯罪專項活動,查辦涉農惠農職務犯罪18件20人。 預防職務犯罪也是生產力。在全國人大代表何健忠的提議下,該院面向全市郵政系統招募126名預防志愿者,分赴126條郵路,傳播廉政理念和觀點。據了解,截至目前,已深入泰興市321個社區、700多個企事業單位,投放預防宣傳資料1萬余份,協助開展預防宣講、警示教育14場次。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該院持續打造“常青樹”工程,與林業局建立生態環境保護協作制度,共起訴盜伐、濫伐林木13件39人。與公安、環保等部門建立環保聯動執法機制。據統計,2013年以來,該院對污染環境案件依法批準逮捕11人、起訴14人,立案查辦背后的職務犯罪2人。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為讓老百姓吃上“放心飯”,泰興市檢察院與食品藥品監督局等5家單位建立打擊食品藥品安全犯罪聯動執法中心,立案偵查影響食品安全背后的瀆職犯罪3人,反瀆局被評為“全省十佳反瀆局”。 “打鐵還需自身硬”,加強自身建設也是維護公平正義的重要一環。該院建立了案件質量評查、干警日常行為量化監督、隊伍建設定期分析等機制,促使監督常態化、規范化、精細化,先后被評為“泰州市文明單位”、“江蘇省文明單位”。 打造指尖上的檢察院,譜寫親和之美 公開源于自信,公開方便群眾。泰興市檢察院先后在門戶網站“曬”出150多份終結性法律文書,又在為民服務中心導向臺,院“LED大屏幕”設置了“在辦案件公示欄”,來訪群眾只要輕觸屏幕,便可詳細了解案件名稱、日期、承辦人等情況。 “這是我們院官方微博、微信的二維碼,歡迎掃一掃。”今年以來,無論是公務活動還是社會交往,該院的檢察干警總不忘給身邊的人遞上印有微博、微信二維碼的工作名片。據悉,只要拿起手機,在微博或微信中搜索“泰興檢務”,便可與檢察官互動交流,舉報、控告、申訴、查詢、咨詢都不在話下。 “看到檢察官審訊貪官的房間,真是開了眼界。”“犯罪嫌疑人使用的餐具竟是嬰兒款,想得真周到啊。”網民參觀辦案工作區后嘖嘖稱贊。據悉,去年以來,該院相繼開展“檢察開放日”“網民走進檢察院”“檢民懇談會”等活動,被邀請者既包括代表委員、也包括普通群眾,社會大眾可以“零距離”感受檢察工作。 “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指尖問政”讓檢察官執法辦案置于陽光下。網民“正義清風”“點贊”說:“檢務公開讓老百姓看到的和感受到的,不是冰冷的法條、生硬的辦案,而是人性的光輝和司法的溫暖,這就是踐行群眾路線的生動樣本。” 本報記者 張緩鳴 本報通訊員 馮蓓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