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訊 日前,泰興人民醫院消化內科成功為一名五歲患者開展了經口內鏡下肌切開術(POEM)治療賁門失弛緩癥。迄今為止,我省僅有少數醫療機構的幾位專家可以開展該手術,而縣級醫院中也只有泰興人民醫院可以開展此項技術。
患者小梓靈今年只有5歲,一歲以來一直進食困難,且癥狀不斷加重,嚴重時連喝水也難以咽下,鋇餐提示食管下段鋇劑通過遲緩,賁門呈鳥嘴樣改變,結合胃鏡檢查診斷為賁門失弛緩癥。當務之急,唯有進行手術切開食管下端周圍肌肉才能解除梗阻,解決進食困難。然而,患者年紀實在太小,肌肉功能還很脆弱,迫切希望能夠接受一種創傷小、效果好的治療方式。經介紹,小梓靈慕名來到泰興人民醫院消化內科。在仔細研究了患者的病情和影像學資料后,泰興市人民醫院副院長、消化內科主任醫師成宏偉果斷決定,采用目前國際最先進的POEM手術方式對患者進行內鏡微創治療。
2014年10月1日入院后,以成院長為主的治療團隊放棄國慶長假休息時間,精心準備著內鏡手術方案。10月3日,在消化科、麻醉科的通力協作下,運用最新微創切除器械和方法,在食管黏膜開窗后,沿食管夾層開辟了一條黏膜下“隧道”,并在內鏡直視下切開了食管周圍的環行肌肉,再用金屬夾縫合表層裂口,成功為患者實施了POEM手術。記者見到術后的小梓靈時,她精神狀態不錯,正開心地吃著最鐘愛的棒棒糖……
據泰興市人民醫院副院長、消化內科主任醫師成宏偉介紹,以往賁門失弛緩癥的治療包括口服藥物、內鏡下注射藥物、球囊擴張和支架治療等方法,但不能最終解除食管下端括約肌梗阻,療效不肯定,復發率較高;外科手術切開食管下端括約肌療效確切,但手術創傷大,恢復慢,住院時間長,手術費用也較高。POEM微創手術的開展,不僅大大克服了傳統內鏡治療的療效不確定性,而且手術時間短,創傷小,恢復快,療效可靠。目前,泰興人民醫院每年都會成功完成十幾例POEM手術。
那么,一家縣級醫院,內鏡診療技術何緣進入了國內先進行列?成院長告訴記者說,泰興人醫的內鏡技術不僅起步早,而且基礎好,醫院長期以來一直非常重視內鏡技術的發展,并要求所有醫護人員積極主動學習一些消化內鏡的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能,科室也反復把醫護人員送到上海、南京等大醫院學習內鏡診療技術。現在,在消化內科好多技術都比較成熟,比如:食管靜脈曲張出血內鏡下套扎術、硬化劑注射治療,食管良惡性狹窄的擴張和支架放置術等。2003年以來,醫院就開展了經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術(ERCP)及許多相關技術,內鏡下粘膜切除術(EMR),內鏡下粘膜剝離術(ESD),超聲內鏡(EUS)的臨床應用以及POEM手術,這些技術在蘇中地區甚至在江蘇省內都比較領先。(通訊員曹瑩 黃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