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訊(通訊員 李鋼)近日,泰興市人民醫院行風辦組織燒傷整形科醫護人員拎著營養品,來到古溪鎮雙紅村紅旗二組的徐素蘭家和元竹鎮興楊村十三組的秦留中家“走親戚”。這也是該院實行“三級回訪”制度以來的第13次出院患者“大回訪”。 見到泰興人醫的醫生來看望她,77歲的徐素蘭眼角略顯濕潤,緊緊握住醫生的手說:“謝謝你們,不是你們技術高明,我墳頭上的草都長得有人高了,住院前,家里親戚和鄰居都認為我救不活,即便能保住命,眼睛也會瞎,你們看現在我額頭上的‘羊角’也沒有了,創口上的皮也長得蠻好的,眼睛看東西清清楚楚的……”半年前,徐素蘭患上了右顳部巨大鱗形細胞癌,整個右眼都被腫瘤覆蓋,并伴有腔隙性腦梗。入院后,燒傷整形科對她進行了“右面巨大鱗形細胞癌擴大切除+取植皮”手術,手術很成功。 “飲食上要加強營養,平時多吃點新鮮水果、蔬菜,如果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及時去復查。”隨行醫生李德保為徐素蘭檢查了傷口,聊起了她的術后康復情況,并指導病人家屬在生活起居上做好術后康復護理。在測量老人的血壓略高于正常范圍后,護士卜愛華建議要多注意休息,一定要控制血壓,定期來院復診。 當我們見到92歲的患者秦留中時,他正在家里收拾黃豆,精神狀態很好。秦留中的兒子熱情接待了我們,又是端茶,又是遞煙。秦留中兒子說:“我父親患的是右側面部皮膚鱗癌,因為年紀太大了,原以為沒得救了,想不到人民醫院的醫生本事真大,把父親從死亡線上拽了回來。我現在逢人便說泰興人醫的醫生醫術高明,醫德高尚……” 醫療服務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今年以來,泰興人民醫院將“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和“規范診療服務行為”進行有機整合,不斷拓展醫療服務的內涵和外延。為提升服務質量,延伸服務職能,該院始終堅持實施“三級回訪”制度。即一級回訪由臨床科室組織,醫護人員3-7日內以電話回訪為主。其主要內容是了解出院患者的康復情況,并根據患者的情況給出指導建議;二級回訪由院溝通辦工作人員在10-15日內,對出院患者進行100%電話回訪,詢問患者在住院治療期間,醫護人員服務態度、技術水平、用藥收費、環境衛生的滿意度,征詢改進意見和建議。了解是否有吃拿卡要、收取紅包等;三級回訪由醫院領導根據督察科室、溝通辦的回訪匯總在20天-30天內,隨機抽取的患者進行回訪,征求患者住院期間對醫療質量、服務質量等方面的意見和滿意度,對不滿意的加以整改,對投訴的進行核查,并制定針對性的措施加以落實。 目前,該院30個病區出院病人回訪率均達到100%。每個月底,醫院行風辦都會牽頭醫療、護理等相關部門對出院病人進行一次入戶抽訪。同時,醫院建立了院領導巡查制度,領導班子成員及職能部門親力親為,經常深入門診和病區巡訪調研,走訪門診和新入院病人,發放調查問卷,征求住院病人的意見,及時發現問題,查漏補遺,消除安全隱患,化解矛盾糾紛和各種風險,密切醫患溝通。一張問卷,一個回訪電話,一聲問候,一份交待與叮囑,使醫療服務延伸到了患者家庭,讓病人感受到了親人般的關心和溫暖,更架起了一座醫患友誼的連心橋。在泰興人醫,醫生正成為老百姓可以信任與托付的親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