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泰興市黃橋現代農業產業園智能溫室大棚內,幾名工人正在用機械生產育苗用營養缽。隨著輸送帶的轉動,一個個營養缽很快壓制成型。今年初,黃橋現代農業產業園投資12萬元購買了兩臺制缽機械,改變了過去手工制缽的歷史。
在黃橋,現代農業產業園是新品種、新技術、新產品引進示范、展示和試驗的基地。黃橋現代農業產業園建于2009年,規劃建設“一園兩區”,包括600畝農業科技園、1.24萬畝設施蔬菜種植區、1.5萬畝高效林果種植區。經過4年多的努力,現代農業產業園推廣種植應用新品種10個、新技術8項以上。黃橋現代農業產業園整合資源優勢,加快農業轉型升級僅是該市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的一個方面。
今年以來,泰興市把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建設作為全市農業轉型升級的重點,通過加強扶持、優化服務,推動園區不斷發展壯大。全市各鄉鎮(街道)共規劃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區21個,已建成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區1個、省級現代漁業精品園2個,12個農業園區被認定為泰州市現代農業產業園區。至目前,入園企業達97個,種植、養殖等經營大戶達203戶。園區規模以上設施農業面積近6萬畝,占全市設施面積的45%。農牧結合型園區生豬、家禽的規模養殖量約占全市規模養殖的30%,林果類園區高效設施林果面積占全市的50%以上。
同時,積極適應形勢發展,著眼將來“誰來種田”的問題,加強宣傳引導,推進土地流轉,大力發展“家庭農場”,積極培育種糧大戶,著力打造基礎設施齊全、農機裝備先進、經營機制完備的糧食生產基地。今年,全市新增150畝以上規模種植家庭農場41個,面積1.45萬畝。全市家庭農場和種植大戶總數達184個,面積5.1萬畝,其中1000畝以上種植大戶7個,300畝以上的種植大戶25個。
據介紹,今年,全市新發展規模高效設施農業項目34個,其中設施蔬菜種植項目8個、設施林果種植項目2個、畜禽養殖項目24個。隨著農業產業規模的不斷做大,今年全市夏糧種植面積達67.1萬畝,同比增加6500畝;畝均產量400.4公斤,畝均增產7.1公斤;實現糧食總產26.9萬噸,同比增產7247噸。全市水稻種植面積62.4萬畝,目前長勢良好,并建設部省級高產增效創建萬畝示范片10個。
生態安全是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基本保障。今年以來,泰興市相關部門切實加大監管工作力度,突出圍繞農業投入品經營與使用、生產和經營臺賬,加大日常管理和抽樣送檢工作力度,推行標準化生產,規范業主生產行為。今年,已完成省級農(水)產品例行抽樣監測114個,合格率為98.4%,該市監督抽檢和例行抽檢183個,合格率為99.5%。組織申報無公害農(水)產品36個、綠色食品11個。
目前,泰興市正以中央財政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在該市開展試點為契機,緊扣商品化集中育秧、病蟲害統防統治等領域和機播、機插、機收等環節,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建設,創新農業經營體制機制,積極推進整村、整鎮全程專業化服務。今年,全市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試點面積達17.1萬畝。新成立農機專業合作聯社16個,總數達307個。新成立植保專業合作社8個,總數達73個,服務面積達8.5萬畝。
據介紹,下一階段,該市將充分利用“12316”農業服務熱線和短信平臺、“一點通”觸摸屏和農業信息網站,加強信息發布,推動農業信息進村入戶。同時,深入開展農業實用技術、農民創業、職業農民和農業信息技能培訓,分批次、分梯次、分類別培訓各類農技人員、村組干部、大學生村官及種養大戶等。大力實施農業“三新”工程和農業科技入戶工程,促進新技術、新模式在農業生產中的普及應用。深入開展高產示范創建,擴大創建規模。加快國家級農作物品種區域試驗站建設步伐,增強試驗區生產能力,為新品種、新技術推廣提供有力保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