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木業網訊:泰興市每年城區有不少的行道樹都會不同程度地遭到天牛的侵襲,為加大對天牛等蛀干性害蟲的打擊力度,減少傳統化學農藥對生態環境的破壞,近期,泰興市園林綠化管理處在羌溪路、東潤路等路段的法桐、垂柳等行道樹上,累計投放了1000管“花絨寄甲”溢蟲蟲卵,通過“以蟲治蟲”代替傳統的滴灌農藥。
花絨寄甲是天牛類害蟲的克星,氣溫越高時,花絨寄甲孵化成幼蟲的速度越快。掛在樹上的蟲卵最快的2至3天即可孵化成幼蟲。每只長約4厘米、筆桿子粗的玻璃管中約有100個蟲卵,目前,所投放的花絨寄甲蟲卵基本都已孵化成幼蟲,幼蟲們已經循著“氣味”,鉆入天牛鉆蛀的坑道內搜尋“敵人”,然后寄生在天牛體內,取食寄主體內營養,最終消滅天牛。
天牛幼蟲生長在行道樹的樹干里,以樹木為食,時間一長,就會造成樹干大面積蛀空,甚至死亡,且容易被大風刮斷,影響交通安全和行人安全。以往,我市主要采取人工加滴灌農藥的方式防治天牛,耗時耗力,同時影響城市環境。經過市森防站的技術指導,這次利用“以蟲治蟲”的生物防治方式,不僅操作簡便、省工省時,而且防治效果好、對環境沒有污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