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興市通過“四個融合”著力構建覆蓋更多方位、服務更多層次、影響更廣領域的立體政法。 注重政法工作與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融合。政法工作涉及到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不能孤立地就政法工作抓政法工作,必須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自覺將政法工作置身于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統籌謀劃、整體推進,找準融和發展的切入點和結合點,做到發展推進到哪里、政法工作就跟進到哪里。進一步明確黨委政法委的職能定位,在黨委的統一領導下,統籌政法工作、建設政法隊伍;圍繞市委、市政府的重大決策和重點,充分發揮政法工作在風險穩定評估和打擊、監督、預防、保護等方面的職能作用,促進重大項目的平穩實施;積極妥善化解各類經濟糾紛,依法審理與企業發展有關的各類案件,保證經濟正常運行;大力拓展政法部門便民利民的服務內容和服務措施,著力完善弱勢群體的社會保障體系,強化重點人群的服務管理,讓每一個老百姓都能感到政法工作就在身邊。 注重創新社會治理與堅持群眾路線的融合。社會治理本質上就是群眾工作,社會治理創新問題,說到底就是群眾工作創新問題。只有充分發揮群眾工作這個最大的政治優勢,把群眾工作貫穿到創新社會治理的全過程,社會治理這項工程才最有生命力。一是以群眾需要為導向。樹立以人為本、服務為先的理念,努力實現治理與服務的有機統一,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保證社會治理的正確方向。二是以群眾參與為基礎。改變政法部門單打獨斗的格局,充分發揮廣大群眾參與的主體作用,積極拓展群眾參與社會治理的范圍和途徑,豐富群眾參與社會治理的內容和形式,形成社會治理人人參與、成果人人共享的生動局面。三是以群眾滿意為檢驗。積極發揮群眾在社會治理中的監督和評估作用,建立社會監督、媒體監督、輿論監督為一體的群眾監督體系,真正把“人民滿意不滿意”作為衡量創新社會治理工作成效的唯一標準。 注重平安建設和法治建設的融合。平安建設和法治建設是政法委“一體”之“兩翼”,互為基礎、互為保障、互為補充,必須要統籌推進、融合發展、良性互動。一方面,平安建設與法治建設同步落實。在工作部署上同步,通盤考慮目標設定、方案制定、任務分解、推進步驟等;在工作推進上同步,實行有機整合,推動平安法治聯創共建;在檢查考核上同步,實行一套考核班子、一個考核方案、一同表彰獎勵。另一方面,平安建設和法治建設相互促進。把平安建設納入法治化軌道,在法治的框架內,用法治的思維和手段解決平安建設中遇到的瓶頸和難題;用平安建設的成果來檢驗法治建設的成效,以提升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和滿意度為牽引,創新法治教育機制,營造法治環境,深化法治創建,推動平安建設和法治建設在相互融合中創新發展。 注重業務工作與隊伍建設的融合。做好政法工作,最根本的在于建設一支信念堅定、執法為民、勇于擔當、清正廉潔的政法隊伍。一方面,在加強隊伍建設中提升業務工作能力,另一方面在完成實際任務中提升政法隊伍形象。執法司法人員不僅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社會閱歷,而且要有良好的法律素養和職業操守,要以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為目標,加強專業培訓,注重實戰錘煉,不斷提高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新媒體時代輿論引導、科技信息化應用和拒腐防變的能力。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找準并解決政法隊伍存在的突出問題,堅決克服組織渙散、紀律松弛,堅決扭轉特權思想、衙門作風,堅決遏制不作為、亂作為的現象,真正打造一支在業務上讓黨和人民放心、在形象上讓當黨和人民滿意的政法隊伍!(通訊員 張志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