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方便照料公婆,她不惜勸丈夫把一個蒸蒸日上的企業從工業園區搬到“家鄉僻壤”,她是家人眼里的好兒媳。 ●對待雙親,她一視同仁。平時工作再忙,都要抽空陪家人,她帶動了兄弟姐妹的就業,她是家人眼里的好女兒。 ●丈夫走南闖北談生意,家務和廠內務的事問得少,她把企業打理得井井有條,出色的處事方式讓員工心服口服,她是丈夫眼里的好妻子。 “江蘇啟星新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不但有一個好的領路人,更有一個好的老板娘,在泰興市西雁嶺村,談及呂小芳無人不夸,她用自己全部的愛撐起這個幸福的家庭,做婆婆孝順的兒媳,做丈夫堅實的后盾,做女兒慈愛的母親。 大費周章把企業搬到偏遠農村 父母年紀大了需要照顧 呂小芳和丈夫朱旻創業時企業離家較遠,當呂小芳與丈夫朱旻商量,是不是把廠往家方向挪一下,照顧兩個老人才方便。丈夫采納了賢惠妻子的意見,把企業搬到了溪橋工業園區。搬到園區的兩年中,企業飛速發展,訂單如飛,客戶不離門,可呂小芳總感覺美中不足。 “朱旻,還是到老家看看找地方吧,我覺得廠離爸媽還是太遠”。真難為這樣的好老婆,朱旻心里感謝呂小芳。于是,他們又花大量的精力物力把企業辦到了西雁嶺老家一個偏僻的破舊學校里。 事實上嚴重影響了訂單和企業的發展,但呂小芳心里踏實了。她說:企業可慢慢發展,而我只有一個公公婆婆,況且他們都老了,他們在時我不能盡孝道,企業辦得再好又有什么意義! 平時工廠再忙,呂小芳每天都要去一趟,看看老人們需要什么,有沒有頭痛發熱,時不時地送上新鮮水果、蔬菜,過年過節再忙都得與老人們一起團圓。廠里事再大再多,到家都是笑哈哈的不讓老人分憂。去年,廠里小提琴積壓了大半年的貨,到了年底訂單才到,就那么幾天,要把樂器一把把調好琴,忙著裝箱、發貨。 孝敬雙親帶動全家人就業 合理安排工作得到父母支持 父母生有5個女兒,呂小芳自幼懂事愛家。呂小芳嫁到當時家境并不好的朱家后,她出去打工賺取家用,孝敬公公婆婆,對自己的父母也一視同仁。 她把四個老人時刻放在心中,只要有頭痛發熱,自己再忙總是丟下事陪著去看醫生,逢過年過節,公公婆婆和自己的父母同坐一桌,公公老教師出身,健談,因而那個熱鬧的場面真讓人羨慕。呂小芳更是忙得歡,好飯好菜等老人們吃好了,最后才自己吃剩的。 自己辦的企業,除了優先社會上的失業人員外,她把丈夫的二哥和自己的姐妹都招進來了,但她有她的安排,有能力的有文憑的非親非友都安排在重要崗位,而自己的兄弟姊妹都在生產第一線。呂小芳的小妹對此非常生氣,她在廠里除了燒工人們的飯,還要打掃全廠衛生,種好廠內閑置地,每天從簽到到下午沒有松一口氣的時候,有時她就會對呂小芳發牢騷:“你還是姐姐呢,到你廠里沾不到一點光。” 女兒每天風里來雨里去,做父母的極不放心,父親呂元義母親朱平珍干脆就搬到廠里住,幫女兒女婿看著廠子。他們說,呂小芳當年為照顧公公婆婆,把一個好端端的企業搬到“家鄉僻壤”,父母第一個支持,女兒明大度、識大理。 公婆住院每天深更半夜才休息 白天陪公婆下午接女兒晚上幫丈夫 呂小芳是朱學謙、孟瑤軒老夫妻倆的三兒媳,一天小芳回家看望老人,婆婆說不知怎么的,這幾天不知道餓,腹脹。呂小芳聽后,沒有大意,立即送婆婆到醫院檢查,婆婆患的是癌癥。 2013年11月,婆婆住進了醫院,醫院離家有40多公里,呂小芳每天白天在醫院服侍婆婆,給她喂藥、倒尿盆,還要給老人喂飯。臨夜了,把上一年級的女兒接回家,做完家務,再開車回鄉下的廠幫丈夫處理好廠務,安排第二天的事情。每天都到深更半夜才上床。 大年初四,90歲的老人孟瑤軒走了,臨走前老人已不能言語,只見她眼睛睜得大大的,飽含淚水,緊緊抓住三兒媳呂小芳的手,一直到離開…… 為婆婆的喪事,忙了幾天,呂小芳眼睛都睜不開了,這時公公傷心過度住進了醫院,她每天服侍在病房。公公感激地對小芳說:“小芳,我已88歲了,你婆婆讓你辛勞了這些天,讓你受苦了,我就是現在閉眼也滿足了,孩子,你太累了!” 丈夫走南闖北她是堅強后盾 出色的處事方式讓人信服 企業由于搬回老家,基建規模大,投資多,傷了元氣。2013年遭遇了辦廠以來最嚴重的一次寒潮,生產了大半年的產品都積壓在倉庫里。 一次和丈夫出席訂貨會,認識了北方某大學的李亞(化名)教授。李亞常住泰興已八年了,社會交際廣善言辭。攀談中得到李亞家庭的地址后。呂小芳幫丈夫向其家中郵寄了點泰興特產白果。很快李亞的妻子回電話給丈夫了:“老李呀!你的朋友想得真周到,給我們家寄來了銀杏果,真是雪中送炭呀!我爸正需銀杏大補呢!”當時李亞就一楞,但他很快就反應過來了:“這個好事絕對是呂小芳做的。”李亞事后動情地說:我住泰興這么些年了,熟悉銀杏之鄉的特產銀杏,價格雖然便宜,我與呂小芳夫婦只一面之交,他們確實感動了我。很快,李亞領了幾個客戶過來,發覺朱旻、呂小芳廠里的貨質量非常過硬,來人二話沒說全包了。很快廠里的貨全部銷光,又為來年加了許多訂單…… 平時朱旻走南闖北,家務和廠內務的事問得少,從來都無后顧之憂,呂小芳都處理得井井有條,朱旻有時脾氣暴,批評人易走火。一次一個車間主任被丈夫批評了很長時間,實在下不了臺了,呂小芳從外趕回看到后,打了一個電話讓丈夫到辦公室處理一下事務,自己立即趕到那車間主任面前幫這主任分析了丈夫批評的原衷,并安慰了這位同志,事后這位主任非常服氣,也非常佩服。她說:在有的人家夫妻都是一個拿刀一個拿盆,可呂小芳這個人就是會把問題分析透,讓你自我明白,自己也有問題…… 朱旻是一個事業性非常強的人,要做的事都得爭第一,每次外出都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那么呂小芳就得幫他準備衣服、鞋子,還得幫他理順資料放進文件箱,有新開辟的客戶她必定要親自開車陪丈夫去,幫丈夫想想辦法。 朱旻有兄妹四個,他最小,呂小芳為其父母所做的每一件事從不要丈夫提起,每次朱旻回家看到父母親床頭的藥箱,里面的藥從不缺。朱旻甚至多次受到父母的警告:“兒子,小芳這孩子世上少有,以后你都要記住她對我們的好!” 面對贊譽,呂小芳說,她是用言傳身教告訴自己的女兒,繼續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讓文明之風吹進千家萬戶。(李桂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