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興收藏家丁沛屬馬,愛好收藏。去年9月,新華網舉辦第三屆“收藏年度人物評選”活動,面向全國評選收藏人物,丁沛報名參加。元旦過后,丁沛接到組委會通知,他被評為2013年度中國十大收藏人物。 這幾天,丁沛拿出心愛的20多件“馬藏品”,在自己家里開辦的觀道博物館里展出,帶著眾鄰居從戰國“穿越”到清代。令參觀者既大飽了眼福,又長了知識。 屬馬收藏家馬年說馬 “今年是我的本命年。”今年60歲的丁沛說,春節前,收藏家馬未都搞了一個“馬年說馬”的系列專題,用藏品講述歷史,很受觀眾喜愛。“我也屬馬,也來個‘馬年說馬’。”他的想法得到了家人的支持。 說干就干。盡管工作繁忙,年底事情也多,但丁沛仍然擠出時間,先從自己的博物館里尋找與馬有關的藏品,竟然找出了20幾件藏品,涉及年代從戰國到清朝。然后翻閱史書資料一一查證,找出每一件藏品的出處,最后還擬了講解草稿。 丁沛說,通過研究他發現,這些與馬有關的藏品反映了特定歷史時期,人類對于馬的崇拜、信仰及依賴,用藝術形式展現各種各樣的馬,體現了我國的歷史文化和人們的生活方式。 最早藏品是戰國陶馬 “這是我博物館里最早的一件關于馬的藏品。”丁沛小心翼翼地拿起一座陶馬,向眾人展示。 “這是一座戰國時期的陶馬。”丁沛說,戰國時期的馬像牛一樣主要用于農耕,還作為馬車用于交通,并未用于軍事。戰國時期的陶馬并不是實用器皿,而是作為陪葬品。 丁沛說,這座陶馬的藝術造型非常簡練,看似蹲著,又讓人感覺它即將站起來,體現了馬的蓄勢待發。雖然表現的是靜態,但給人以動的感覺,呈現出雄渾豪放的氣勢。 “這件東漢時期的青瓷馬介于擺件和陪葬品之間。”丁沛指著一座青瓷馬說,青瓷起源于西周,到東漢開始成熟。這座青瓷馬體形和形態表現得很憨厚,材質和工藝完全體現了那個時代的特征。 最美藏品是唐三彩馬 “這是西漢的青銅馬。”丁沛說,中國青銅器制作精美,在世界青銅器中享有極高的聲譽和藝術價值。這匹青銅馬屬于蒙古馬,造型古樸簡潔,再現了特定歷史時期馬的性質和作用。 丁沛說,據史料記載,馬鞍和馬鐙是中國人發明的,后來傳到土耳其和西歐。馬鞍出現于東漢晚期。從此,馬在戰場上發揮了它應有的作用。因為馬鞍和馬鐙的出現,讓人和馬的力量結合了起來。 丁沛說,在漢代以前,人騎著馬作戰是不可能的。那時的馬只負責運送士兵到前線,一些反映春秋戰國和楚漢戰爭的影視作品上有人騎馬打仗的場景,其實是對歷史的誤讀。 “唐代中晚期出現了唐三彩。”丁沛指著兩匹唐三彩馬說,唐三彩在唐代文獻里沒有記載,是20世紀初造鐵路時發現的,其中馬是最常見的題材。由于主要以藍、黃和綠色調為主,因此被后人命名為唐三彩。 “唐代的馬和以前的馬種不一樣。”丁沛說,秦代的馬是西域馬,漢代的馬是蒙古馬。唐代的馬雖然漂亮,但耐力和戰斗力遠不如蒙古馬,這和當時的社會發展有關系,因為和外國人交流日益增多,這其中包括了牧業交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