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興市農委 常劍鑫 呂建云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程的加快,農村傳統的畜禽養殖方式與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要求越來越不適應,矛盾日益突出。改革與創新畜禽養殖方式,不僅是畜牧業生產的一次變革,也是畜牧業走向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更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措施。 改散放散養為圈舍關養,實行人畜分離,同時做好人畜共患病的防疫,達到清潔家園、清潔田園、清潔水源的基本要求,有效地保障生物安全。 改購買飼養為自繁自養,實行全進全出,保障生產安全。只有自繁自養,才能統一品種、凈化豬種,既節約了成本又防止外界傳染病入侵。應鼓勵廣大養殖戶,尤其是養豬戶根據養殖肉豬的數量,飼養相應的種母豬,實行自繁自養,逐步建立完善的繁育體系。 改零星飼養為集約飼養,實行規模經營,保障品質安全。集約化生產旨在推進養殖業從傳統產業向現代產業轉移,由千家萬戶粗放生產向規;洜I過渡,由數量消耗型向質量效益型轉換的過程,F階段可建設養殖小區,以養殖小區將千家萬戶散養的畜禽集中飼養,小區堅持統一規劃、統一品種、統一防疫、統一管理、統一飼料投入品的五個統一,進而向大中型飼養場、大型牧場方向發展,進一步推動行業規范和技術升級。與此同時,因勢利導,培植培育市場前景廣,輻射面寬,影響帶動力強的養殖戶,向小區集聚,向規模化企業發展。 改露天糞坑為封閉糞池,實行無害化處理,保障生態安全。按照循環經濟的發展理念,以糞便資源的高效利用為核心,以環境含量為基準,以減量化,無害化及實用、廉價為原則,合理規劃養殖場、養殖小區的規模和地點,把畜牧場、小區與農田、林地、魚塘一并規劃,實行農牧結合、林牧結合、漁牧結合,實現清潔生產、良性循環,在養殖小區或規模養殖場,推廣《發酵床養豬法》等新技術,創辦復合有機肥的加工企業,減少環境污染,保障生態安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