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不靠長江,沒有沿江大開發帶來的“地利”,又不屬黃橋老區,享受不到省市扶持黃橋老區的政策“紅利”,張橋鎮原來是泰興市的一個經濟薄弱鎮。但全鎮上下強化優質服務理念,努力營造安商親商的氛圍,如今一躍成為泰興工業經濟重鎮。今年前三季度,張橋鎮工商稅收等主要指標躍居泰興非園區鄉鎮第二名,僅次于主城區濟川街道。 土地指標緊張是制約企業發展和項目開發的一大瓶頸。張橋鎮不等不靠,做活“盤活閑置廠房(學校)”、“騰籠換鳥”、“飛地開發”等文章。近4年盤活閑置土地258畝,上爭土地指標150畝,讓一批項目落地生根。今年,又出臺標準廠房獎勵辦法,以泰興獎勵力度最高(每平方米獎150元),鼓勵企業向“天”借“地”發展。 為解決融資難問題,張橋鎮黨委、政府主動出面牽線搭橋,與吳江農村商業銀行、南京銀行泰興支行和泰興郵政儲蓄銀行達成合作協議,融資近億元,解了企業的“燃眉之急”。 在財力尚不寬裕的情況下,張橋鎮高瞻遠矚,拿出200多萬元資金,對企業項目開發、技術創新給予獎勵。今年初,江蘇泰禾金屬有限公司通過改造提升傳統工藝,獲得政府8萬元獎勵。公司董事長陸寅說:“我們有信心把這個8萬元轉變成80萬乃至800萬的效益,在稅收方面積極回報政府。” 近幾年來,張橋鎮還組織專家講座、授課10多次,培訓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260多人次,幫助企業中高層開闊眼界,拓展思路。●常國梁 林念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