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們好!獲悉泰州舉辦芋頭集開市活動,謹致熱烈祝賀!泰州是我比較熟悉的新興古城,不僅有熟悉的朋友,還有不少熟悉的記憶。我漫步過泰州石板老街,穿行過靖江江陰大橋,瞻仰過興化板橋故居,泛舟過溱湖濕地公園,品嘗過泰興大佛指銀杏。此刻,一群熟悉的朋友在熟悉的地方為相對陌生但很神奇的食物——芋頭舉辦泰州芋頭集,實在令人向往之:身無彩鳳雙飛翼,心已飛往‘芋頭城’,奈因全國政協會議,這次不能前往聆聽各位高論了,抄錄宋代民謠一首,遙祝芋頭集圓滿成功:深夜一爐火,渾家團欒坐。煨得芋頭熟,天子不如我! ——中國作協副主席 高洪波 (記者 張仲明)交流芋頭文化,推薦芋頭品牌,品嘗芋制佳肴……昨日,首屆中國·泰州芋頭集在泰興市黃橋鎮祁巷村開市。市委副書記楊峰,中國蔬菜流通協會會長戴中久,省作協副主席周桐淦、黃蓓佳、畢飛宇等出席活動。中國作協副主席高洪波發來賀電。 產銷對接拓展芋頭市場 目前,全市芋頭種植面積約10萬畝。為進一步拓展銷路、做大芋頭產業,活動中,中國蔬菜流通協會組織了興化市美華蔬菜專業合作社、泰州市中藝生態園有限公司等6家芋頭種植單位分別和北京、蘇州、深圳等地的6家農產品銷售企業開展了芋頭產銷銜接簽約。 泰州芋頭雖“小”,但大有文章可做。中國蔬菜流通協會會長戴中久表示,芋頭需求量大,畝產和價格較高,是個富民的好途徑。希望通過產銷對接,推動泰州芋頭產業加快從傳統粗放向現代集約生產方式的轉變,并走出一條規范化、標準化、品牌化的生產道路,實現芋頭種植效益的最大化。 當日,中國蔬菜流通協會與市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動我市芋頭產業發展。此外,該協會還授予我市“中國芋頭綠色消費基地”、泰州市芋頭產業發展協會為該協會“常務理事單位”兩塊“金字”招牌。 “從提籃小賣到產銷對接,芋農干勁更足了。”祁巷村黨總支書記丁雪其說,村里1200畝的香荷芋基地種植規模全市第一。此次和北京新發地農產品股份有限公司簽訂協議后,再不用為銷路犯愁了。 “泰州芋頭味香且糯,美味讓人留戀。”北京中央批發市場經理譚榮貴說,能為北京市民引入泰州芋頭,可謂不虛此行。 “錫劇猴王”講述芋頭抗癌故事 來自金壇市的崔龍海現年86歲,被譽為“錫劇猴王”,與京劇猴王李萬春、紹劇猴王“六齡童”齊名。 在活動現場,崔龍海向大家推薦他的抗癌“法寶”——芋頭。他介紹說,自己曾在62歲時患上胃癌,當時通過手術切除了五分之四的胃。此后他身體虛弱,同時進食困難。醫生甚至斷言他只能活3個月。他偶然獲悉吃芋頭可抗癌后,嘗試吃起了芋頭。不到1年,他就恢復了健康。此后的20多年,芋頭幾乎成了他每天必吃的食物。 “小芋頭幫了我的大忙。”崔龍海說,現在,他仍耳聰目明,甚至還經常給群眾表演。去年,央視還慕名采訪報道了他吃芋頭保健抗癌的故事。 芋頭營養豐富,保健和藥用價值高,具有很大的開發潛力。南京軍區總醫院營養科主任鄭錦峰分析說,芋頭中富含多種氨基酸、礦物質微量元素和豐富的食物纖維,具有良好的防癌、抗癌功效。同時芋頭低熱、低脂、低糖,是一種既飽口福、又治病健體的食品。 芋頭包含著回憶與祝福 在泰州有著800多年種植歷史的芋頭,早已不僅僅是食材,而是一個蘊含生機和文化的符號。在活動中,從泰州走出去的作家周桐淦、黃蓓佳、畢飛宇等說起芋頭時,總在不經意間流露深情。 “吃過很多地方的芋頭,總覺得還是家鄉的芋頭更香、更糯、更粉。”幾十年后的今天,泰興籍作家黃蓓佳仍然愛吃家鄉的芋頭。她說,除了味道本身給她的滿足,更多的還有因回憶而帶來的快樂。她這樣回憶童年,“小時候芋頭只有零星種植,因為產量少、價格高,是逢年過節才能上桌的美食……” “芋頭里不僅有美味,還有祝福。”興化籍作家畢飛宇說,在興化,“吃芋頭”的行為被賦予了“遇好人”的祝愿。記得小時候,每逢年三十晚上,母親都會端上一盤芋頭,并道上一句“吃顆芋頭,明年全遇好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