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政府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快全市民營經濟發展的意見》,進一步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提速、比重提高、質量提升,以充分發揮民營經濟在擴大就業、致富城鄉居民、增加財政收入、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推進全市經濟轉型升級,實現更好更快發展。 市經信委主任張河介紹,《意見》突出經濟轉型升級、特色發展主線,體現在結構優化、發展質量提升、稅收貢獻率提高上!兑庖姟诽岢,到2016年底,全市民營經濟市場主體達到6.6萬戶,注冊資本達到620億元;全市民營經濟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65%,民營經濟上繳稅收占全部稅收的比重達到70%;全市注冊資本逾億元的民營企業達到45家,營業收入逾億元的民營企業達到100家,民營科技企業達到500家,擁有馳名商標的民營企業達到4家、著名商標的民營企業34家,江蘇省名牌產品35個。 民營經濟加快發展,離不開良好的外部環境。張河介紹,《意見》新政迭出,在繼續鼓勵各類人員自主創業的同時,鼓勵、支持民間資本通過參股、聯合、購并、獨資等方式參與金融、交通運輸、水利、市政、通信、醫療衛生以及文化、教育、老齡事業等領域的投資建設,并簡化前置審批,放寬經營條件。股東以商標權、專利權等無形資產作價出資或增資,其比例最高可占注冊資本的70%;試行注冊資本貨幣“零首付”,允許民營企業股東以不需要辦理權屬登記的實物、非專利技術等非貨幣財產作為首期出資;在符合法律、法規,且不有損利害關系業主利益的前提下,可有條件地將住宅作為創業場所;允許一址多照、一照多址。為拓寬民營經濟融資渠道,《意見》還加大對擔保機構的激勵:對持續經營1年以上,積極開展擔保業務,為中小企業融資擔保做出突出貢獻的擔保機構實行年度獎勵。 加快推進民營經濟向特色經濟、規模經濟、品牌經濟、集約經濟、科技創新發展轉型,是《意見》的重要內容板塊和發展導向!兑庖姟吩诩嫒菔形⑹姓蛾P于實施開放創新雙輪驅動戰略推進經濟轉型升級的若干政策》有關扶持激勵政策措施的同時,拿出了有針對性的“真金白銀”新政策、新措施。鼓勵園區、鄉鎮(街道)實施“差別發展”和“錯位發展”,不斷培育和壯大特色產業集群和特色產品集群,加快構建“一園一業”、“一鎮一品”的區域特色產業發展模式。引導和鼓勵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之路,打造“行業小巨人”和“單打冠軍”,對被省認定為“專精特新”產品的民營企業優先享受當年國家、省級上爭扶持項目。為支持民營企業做大做強,允許個體工商戶保留原名稱、沿用原前置許可創辦民營企業,對“個轉企”不重復計征稅收。著力推進小微企業上規模,對當年新進規模工業企業(國稅開票銷售收入達到2000萬元)一次性獎勵3萬元。 加大科技創新研發、孵化平臺建設的激勵力度,對創成國家、省和市級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程中心以及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等創新研發平臺的,分別給予一次性獎勵50萬元、20萬元和5萬元;對首次創成國家級優質產品示范區、卓越績效管理孵化基地的一次性補助50萬元,對首次創成省級優質產品示范基地、卓越績效管理孵化基地的一次性補助20萬元;對當年被評為省級以上的中小企業科技創業孵化基地、示范基地,給予10萬元一次性獎勵。 在鼓勵企業爭創品牌上,對首次獲得中國名牌產品、中國馳名商標的企業,分別一次性獎勵30萬元;對新獲得中華“老字號”稱號的企業,一次性獎勵20萬元;對首次獲得省名牌產品、著名商標的企業,分別一次性獎勵5萬元;對首次獲得“江蘇省百強服務企業”的,一次性獎勵5萬元。以上獎勵中20%用于獎勵配合申報上爭的部門。 針對用地難這一制約瓶頸,《意見》鼓勵建設高標準廠房,推進土地節約、集約、高效利用!兑庖姟沸乱幎:對廉租型標準廠房,按當年竣工面積,單區域建筑面積最低在5000平方米以上起獎,對取得房產證的建設業主,二層以上四層以下標準廠房按10元/平方米一次性予以獎勵,四層以上(含四層)高標準廠房按30元/平方米一次性予以獎勵。 實現民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離不開強有力的組織領導。張河介紹,我市已成立民營經濟發展領導小組,由市長任組長,分管一、二、三產的副市長任副組長,各機關部門一把手為領導小組成員。目前,市經信委正抓緊起草民營經濟發展專項考核辦法,以使《意見》的扶持激勵政策措施發揮“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東樓 張慶明 葉永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