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吳振國 記者 朱敏麗)為擴大黨組織覆蓋,延伸服務觸角,泰興市著力構建起非公企業黨建工作多元化平臺,全面廣泛深入地服務黨員,促進企業科學和諧發展。 針對非公企業不斷向園區集聚的實際,該市將非公黨建工作前移到園區,覆蓋到企業,建設功能化黨員服務平臺。按照“一廳十室百功能”的要求,泰興經濟開發區投入1000多萬元建設5000平方米的泰興市非公企業黨員服務中心。該中心涵蓋了黨員服務、法律服務、就業保險、勞動保障等100多個服務項目,并創立“大部制”服務模式,組織工商、民政、總工會、財政、商務、司法、國稅、地稅等市非公企業黨工委成員單位的職能科室,按職能分類聯合成立非公企業黨建組織建設部、活動策劃部、發展服務部,相關辦公室統一設在非公黨員活動中心內,對非公企業實現點對點、面對面服務。黨員服務中心還設立勞動爭議仲裁庭、黨員職工圖書室、困難職工幫扶救助站、黨工工作者之友等陣地,實施“一體化”管理、“一站式”辦理、“一證通”服務。 按照“行業相近、產業相關、區域相鄰”的原則,該市在園區特色產業鏈上組建聯合黨組織,促進了產業的優勢集成和抱團發展。 一是支部聯建,確保黨組織全覆蓋。將產業鏈上企業的黨支部納入聯合黨組織,開展黨建指導,實施有效互聯互動。發揮聯合黨組織的組織孵化功能,在產業鏈上小微企業建立黨小組,直接接入黨總支指導和管理,實現黨建工作聯建聯創,有效解決部分企業黨員人數過少、難以獨立建立黨支部的難題。 二是黨員聯培,擴大黨組織影響力。園區黨組織有效協調,引導企業打破黨員員工的人事關系壁壘,每季度將未建黨組織的企業入黨發展對象安排到上游企業跟班工作和學習2天,參加1次黨支部生活,并明確指導對象,引導其迅速成長和成熟。分行業、分專業選派黨建指導員“組團”進駐不同企業,確保在非公企業融得進、駐得下、干得好。對產業鏈上企業在崗黨員統一登記建檔,逐步建立“關系在企業、活動在集群、奉獻在崗位”的黨員管理新機制。 三是資源聯享,激發黨建工作內生力。發揮龍頭企業規模龐大、黨員數多的優勢,成立黨群服務中心,集聯合黨支部內黨員教育、管理、服務于一體,為產業鏈上企業提供黨員服務、就業培訓等一站式服務。建立企業優秀黨務人才共享機制,引導其兼任黨群服務中心的聯絡員、指導員和服務員,增強產業鏈上各非公企業黨建工作活力。 四是活動聯辦,增強聯合黨支部凝聚力。園區各聯合黨組織把優化活動載體與經濟工作融為一體,發揮“企業參謀部”的作用,深入開展“安全生產標兵評選”、“創先爭優星級評比”、“黨員先鋒崗”、“我為企業獻一策”等活動。 近兩年來,泰興經濟開發區累計收集企業黨員為企業發展提出的意見建議263條,創新各類技術發明26項,產生經濟效益達1200多萬元,其氯堿產業鏈聯合黨組織串聯了13家非公企業、3453名員工、247名企業黨員,2012年國稅開票銷售140多億元、稅收5億多元,分別占全區總量的40%左右。 黨代表工作室設在龍頭企業是該市非公黨建的另一大特色。該市在氯堿化工、樂器、減速機等特色產業鏈上的龍頭企業建立黨代表工作室,安排來自相關部門和非公企業的黨代表駐室開展聯系服務企業黨員群眾活動,促進企業轉型升級、科學發展。黨代表分別聯系一批黨員群眾,定期開展走訪活動,開展有針對性的幫扶,引導其在企業中更好地發揮先鋒模范作用。黨代表分別聯系幾家企業,來自職能部門的黨代表發揮自身職能優勢協調解決企業難題;來自企業的黨代表有效發揮自身在企業的影響力,帶領產業鏈上相關企業抱團發展,形成規模發展優勢。黨代表還發揮黨建工作優勢,重點聯系一個企業支部開展規范化、品牌化建設,打造黨建工作示范點,為產業鏈上相關企業黨建工作提供樣板和借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