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林念蘇 通 訊 員 陳少明 韓登軍 “這臨時用地手續(xù)啊,不費事兒就辦好了,下半年我就打算再建新的廠房,把企業(yè)生產(chǎn)規(guī)模再擴大一點!”6月28日,在泰興市元竹鎮(zhèn)申莊村黨群服務社,個體老板孫小軍喜滋滋地告訴記者,“這得多虧咱們村黨總支書記孫茂海出面呢,他還經(jīng)常向我們宣傳利好政策,給我們出謀劃策。” 近年來,申莊村黨總支集聚骨干黨員、社會能人和村民代表,成立了“黨群服務社”,為群眾提供“解困”、“幫富”服務。 如今在泰興,村村都建立了和申莊村一樣的黨群服務社。圍繞壯大農(nóng)村特色產(chǎn)業(yè),黨群服務社積極破解資金難題、提供技術支撐、助力開拓市場、規(guī)范協(xié)調(diào)用工、引導結對幫富;圍繞鈍化、解決矛盾糾紛,黨群服務社大力宣傳法律法規(guī)、收集社情民意、調(diào)處疑難問題、幫教重點對象;圍繞解決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黨群服務社熱忱幫扶困難群眾、關懷特殊群體、積極組織慈善募捐、協(xié)辦公益事業(yè)。 解困幫貧 貧困戶住上新瓦房 今年88歲的楊紅英,是新中國成立前就入了黨的老黨員,雖已是耄耋之年,卻仍然熱心公益。加入黨群服務社的楊紅英,不但自己帶頭扶貧濟困,還常常動員子女們?yōu)樘乩臬I愛心。 今年5月,黨群服務社倡議全體成員捐款為村里的特困戶——70多歲的吳慶德、吳東碗兄弟倆建房。楊紅英第一個響應,拿出了組織上給予的生活補助,又讓兒子孫茂林捐了1000元。在她的帶動下,黨群服務社20多名黨員也紛紛響應,短短幾天就籌措了3萬多元,給年老力衰、無收入來源的吳慶德、吳東碗兄弟倆建起了新瓦房。搬家的那一天,服務社的成員都來幫忙,住了一輩子土坯房的兄弟倆淚水漣漣,連聲說:“共產(chǎn)黨好,社會主義好!” 群智群力 圓了村民“致富夢” 沒有項目,缺少資金,缺乏技術,如何讓村民們走上創(chuàng)業(yè)致富的道路呢?申莊村黨群服務社動員本村的社會能人加入到“幫富”的行列。 40多歲的村民嚴俊在外打工多年,妻子長年患病。前年,他回到家鄉(xiāng),想辦個小型玻璃廠。了解到他的情況,黨群服務社主動幫助他找到相關部門,辦理了用地手續(xù),建起了廠房;又聯(lián)系銀行擔保,幫助嚴俊解決了5萬元啟動資金的缺口;社內(nèi)的3個老板還自告奮勇,擔任起了玻璃廠的技術、營銷顧問。如今,嚴俊的小玻璃廠年收入超過15萬元,“在外打工的那些年,做夢都在想,要是能回家就好了,現(xiàn)在真的回來了,還有了自己的廠,日子也越過越紅火,這真是做夢都沒想到的。”說起在外漂泊的日子,談起現(xiàn)在的創(chuàng)業(yè)生活,嚴俊感慨萬分。 “聽說黨群服務社能幫助我們致富,起初我還不相信呢,咋會有這樣的好事?”在申莊村十組村民花向陽家中,他告訴記者,他原來在建筑工地上做小工,去年回村后,找到孫茂海書記,說了自己的創(chuàng)業(yè)愿望。村黨群服務社很快就幫他流轉了12畝土地,又拿出10萬元扶持資金,幫他辦起了養(yǎng)羊?qū)I(yè)合作社。這個憨厚的漢子嘿嘿一笑說,“光去年一年,我就掙了20萬,像我這樣沒門路、沒技術、沒資金,居然也能致富,還真有這樣的好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