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橋群眾工作隊組織義工出工出力建設愛心房,解決了桃園村特困戶李達根住房問題。圖為群眾工作隊送來了家用電器等生活必須品。 編者按 高度重視群眾工作,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善于做好群眾工作,是我們黨的政治優勢。改革發展關鍵期,群眾工作面臨許多新情況和新挑戰。如何做好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需要不斷探索。 2011年11月起,泰興先后組建兩批群眾工作團,分為16個工作隊,派駐鄉鎮(街道、園區),開展面對面、手拉手、心連心的群眾工作,探索形成了一條推進“三解三促”工作全覆蓋、長效化的新路子,鑄造了一塊群眾喜愛、基層滿意、社會歡迎的群眾工作品牌。 省委書記羅志軍在泰州考察時,充分肯定了泰興群眾工作團的做法。市委日前出臺意見,要求進一步推廣泰興群眾工作團經驗。 今天是黨的生日,本報今起推出系列報道,對泰興群眾工作團的新成效、新探索進行總結,希望能對做好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有所借鑒、有所啟迪,深入推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 隨著經濟社會轉型加速,經濟體制、社會結構、利益格局發生深刻變革和調整,社會矛盾也在加劇。 全國如此,泰興市也不例外。 轉型期社會矛盾,如何化解? 一些服務期短、介入不深入的掛鉤聯系已然解決不了問題。 省委部署開展的領導干部下基層“三解三促”活動,讓泰興黨政一班人找到了方向。 “‘聯系群眾向下扎根’,就是要‘扎’下根去,進村‘趕考’。”泰興市委發出號召。 探索與嘗試在泰興展開。2011年11月起,該市先后組建兩批“三解三促”群眾工作團,下派16個群眾工作隊,派駐所有鄉鎮、街道和園區,開展群眾工作。 該市明確,工作隊隊長任基層黨委副書記,參與中心工作。所有隊員脫產一年,工作上與原單位完全脫鉤,專司“三解三促”工作,克服駐點時間偏短、調研淺嘗輒止、解決問題馬虎了事的弊端。 截至目前,在這場被稱為新時期群眾工作的“黃橋戰役”中,泰興共有237名干部參與其中。這些人,分別來自機關領導干部、后備干部、退二線老干部、大學生村官。 一座連心橋 改善民生 解決訴求 化解矛盾、排憂解難是泰興下派群眾工作團最初的目的。工作團進駐基層,首先從調處糾紛、解決訴求開始。 鄰里土地糾紛,在農村很常見。新街鎮群眾工作隊隊長何勇在該鎮車馬莊調研時了解到,村民李某、葉某因0.2畝自留地的承包權,已糾纏了21年,“文斗武行”各不相讓,10多戶鄰居出行不便。 何勇決定,沉下去,“啃”下這一硬茬。 一次次勸說疏導,一遍遍釋法明理,何勇與兩戶村民面對面,已記不清多少次登門。抽絲剝繭中,何勇苦苦尋找突破口。經多方打聽,最終請來李某的重要親戚出面。今年5月17日,雙方簽定和解協議,這起歷時21年的糾紛得以化解。 與何勇“按部就班”調研后著手解決問題不同,虹橋群眾工作隊隊長張建榮赴任沒幾天,就攤上了大事。 中旭船廠因資金鏈斷裂,拖欠了567名農民工工資800多萬元。臨近春節,拿不到工資的工人們越發焦躁。今年1月3日,300多人頂著寒風,走上泰常路,躺的躺、堵的堵,卡住了七圩汽渡口,江南江北一時車堵。 “567名工人,就是567個家庭。”張建榮說,在與農民工交流、談心中,他和他的隊員心靈受到了很大的震撼。接下來,他三次赴南京與船廠船東融通資金,并多次與船方商量對策,最終通過拍賣船廠廢舊物資,籌齊800多萬元,臘月廿四前結清了農民工工資。 派出一個工作隊,建起一座連心橋。一年多來,泰興群眾工作團化解矛盾糾紛800多起,辦結信訪積案31起,處置突發性群體事件73起。矛盾沒了,心結解了,今年前5個月,該市信訪總量同比下降25%以上。 在件件矛盾處理過程中,群眾工作團的同志認識到,要想從根本上化解矛盾,還必須著力改善民生,在改善民生中化解矛盾,讓人民群眾得實惠、得利益。“水要澆到根上,陽光要灑到心窩”。 走訪留守兒童、慰問孤寡老人、結對特困群眾,群眾工作隊走進群眾,在堂屋間、鍋灶旁聽民聲、問民意;修橋鋪路、整治溝塘、清運垃圾、建設文體活動場所、改造敬老院……一樁樁民生實事,群眾看在眼里,甜在心頭。 一個智囊團 服務發展 促進轉型 當下,轉型發展是全市上下工作的重中之重。服務發展、促進轉型,也成為泰興群眾工作團的第一要務。 “下派群眾工作隊,就是要幫助基層破解發展難題。” 泰興市委常委、組織部長錢娟說。 “基層拆遷,難!”對此,姚王鎮黨委書記成文蔚有著切膚之感。 姚王地處泰興城郊,因為城市發展,拆遷成了他3年來的任上大事。3年前開始的曾莊村拆遷,一拆就是兩年,牽扯了他90%的精力。今年334省道取土,又須在該鎮拆遷530戶。這是姚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拆遷。 聽說拆遷,群眾也“行動”了起來,有的準備了兩桶汽油,要做釘子戶;有的大冬天開足了電風扇,不讓進門調查;有的還寫就“反拆寶典”,自編了長達29頁的拆遷協議……成文蔚愁上心頭。 去年12月底,第二批姚王群眾工作隊進駐該鎮。這支工作隊匯聚了該市法院、司法、信訪、婦聯等部門骨干力量,均是熟悉群眾工作的行家里手。 一跨入姚王,工作隊即與鎮村干部一起混編成4個“群眾工作組”,進入拆遷現場,進村入戶,一一疏導,消除隔閡。為防止拆遷“夾生飯”,工作隊全程監督拆遷進展,拆遷政策、補償標準一律在陽光下“曝曬”。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看到了公平、陽光。”成文蔚說,至今年5月23日,519戶拆遷戶簽約。40天,一次簽約率98%,這是“姚王速度”,也是泰興拆遷史上的新紀錄。 轉型發展,由于諸多原因,不少鄉鎮想轉“轉不快”甚至“轉不了”,經濟難發展,群眾難致富。 群眾工作團成員來自方方面面,他們了解政策,有專業技能,善于創新。針對發展中的重點、難點,工作團深入開展調研,幫助完善思路、出謀劃策。 曲霞湯包,被稱為蟹黃湯包的“鼻祖”,但在曲霞鎮,這一特色餐飲始終形不成氣候,各家湯包店主老死不相往來,工藝更是傳男不傳女。 做大湯包產業,曲霞鎮黨委書記李飛一直想辦,卻苦于無財力、技術支撐。 去年,泰興市將該市食藥監局副局長邵鳴選派到該鎮。邵鳴和他的工作隊花了60天調研,又花了4個月規劃、論證,出臺了《曲霞鎮湯包產業發展規劃》,確定了產業發展方向。 如今,一個以湯包產業為龍頭的轉型發展之路已在該鎮現雛形—— 打破行業門規、50多家湯包店等企業參與的湯包產業協會成立,全省第一家湯包制作規范出臺,螃蟹養殖基地、高標準糧田、萬羽鴿場等項目全面啟動。該鎮還獲批全省首家“湯包美食名鎮”。 曾經是知名“小化工鎮”的廣陵鎮在轉型中遇到的是“向哪轉”的難題。 在廣陵,小化工企業產值過去一度占到全鎮GDP的70%。關閉小化工,未來,路在何方? 去年,泰興市派出了由環保局紀檢組長葛學勤為首的群眾工作隊,原計劃兩年內關閉這7家小企業,結果當年即關停5家企業,并引導該鎮轉型發展機電產業。今年,泰興市又派出了由農委工會主席黃良勇為首的群眾工作隊,加快該鎮花卉苗木產業發展,年底花卉苗木基地將突破1萬畝,一個以花卉苗木產業撬動二三產業發展的生態發展之路正在崛起,上萬名群眾受益。 一年多來,泰興群眾工作團共幫助基層破解發展難題近100個,幫助小微企業融資3500萬元,指導并協助40多個大中型項目完成環評、安評等審批手續,幫助招引1000萬元以上工業項目6個,為基層發展增添了新引擎。 一粒金種子 建強組織 夯實基礎 相對其他掛鉤聯系方式,群眾工作團在基層時間較長,但終究也是要離開的。如何在基層建立一支“永不撤走”的工作隊,常態化推進“三解三促”活動?泰興群眾工作團下去后,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 創新社會管理,著力提升基層組織建設的科學化水平,成為泰興群眾工作團的一項重要工作。 社區網格化管理,就是泰興市探索建立的一個基層黨建品牌。 去年,濟川街道群眾工作隊進駐濟川街道。經過廣泛調研,工作隊決定以路為界,每300戶居民建立一個網格,將18個社區劃分成182個管理網格,每個網格就是社區管理的最小單元。同時,按照街道黨政領導、社區兩委、居民組長、門棟樓長四個層級,建立社區管理網絡,設立社區網格工作站,為群眾提供面對面、零距離服務。 物業收費難,過去在該街道花園河小區是個老大難。作為安置小區,群眾對舊城改造的積怨甚深。通過網格化管理,該街道集中梳理出下水不暢、二次供水不足、治安等10多類遺留問題。經過上爭,該街道籌集改造資金60多萬元,將遺留問題全部改造到位,并新增監控探頭14個,劃定停車線16條。 小區面貌變了、治安好了,群眾也喜在心頭。一年來,該小區零投訴、零上訪,物業收費率達99.5%,物業收費率之高,在泰州首屈一指。 如今,“網格化”已在泰興城鄉推廣。 中心戶長制是泰興市在創新基層社會管理方面探索的一個新機制,通過在村組設立中心戶長,探索了一條群防群治的社會管理新模式。各個群眾工作隊借助這個平臺,在實踐中不斷完善。 “在調查走訪中,我們發現,這一機制在基層運行存在一些缺陷,比如中心戶長工作能力參差不齊,培訓和管理有待加強,少數中心戶長的作用還沒有真正發揮出來。”河失鎮群眾工作隊隊長孫豐民說,通過調研,工作隊制定出臺了中心戶長管理實施細則、績效考核辦法以及中心戶長管理實行鎮村(居)干部責任追究制等,明確中心戶長的選拔程序和標準,實行百分制考核,建立中心戶長監督制約機制,防止中心戶長制“走過場”、“不作為”。 曲霞鎮群眾工作隊通過在226個中心戶長中推行訪談制、約談制和星級考評制,把中心戶長的作用發揮到極致,將問題解決在基層、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去年該鎮上訪量大幅度下降,有6個村創建“無訪村”達標,無一起民事糾紛轉化為刑事案件。今年,曲霞鎮群眾工作隊提出了創建“無訪鎮”、實現“無訪村”全覆蓋的目標。 網格化、中心戶長制、黨員中心戶、黨群服務社……一年多來,泰興市群眾工作團積極探索,基層社會管理、黨建工作的路子越走越寬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