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楊麗)農民能建電站自產自用?近日,泰興市農民張長旗自掏腰包2萬元,在自家屋頂建成了一套光伏發電站開始發電,并向泰州供電公司提交了并入國家電網的申請。 每天能發電12度 能滿足2至4個家庭用電 5月15日中午,太陽火辣辣的,泰興市分界鎮分界村村民張長旗家屋頂上10多平方米的太陽能電池板閃閃發亮。村里一輛電動化糞車正停在他家門口充電,用的正是他家光伏發電站發的電。 60歲的張長旗說,今年,他花2萬元,一共買了16塊太陽能電池板自建光伏發電站,目前平房上裝了6塊,樓房上裝了2塊,還有8塊沒有裝。 太陽能電池板采集的能量實時在樓下的逆變器上顯示出來:1170W。“這個數字表示,8塊太陽能電池板每小時能發1度多電,每天能發電12度。洗衣、煮飯,全家人用電綽綽有余。” 張長旗說,如果16塊太陽能電池板全部啟用,每天能發電25度,可以滿足2~4個家庭一天正常的用電量。 張長旗是個發明控 10年前就摸索太陽能發電 “平時沒事,他就喜歡窩在家里折騰。”張長旗的老伴周亞梅說,張長旗平時喜歡搞發明。他發明的電熱靴、電熱背心、電熱護膝曾獲得多項專利。 2003年,張長旗在報紙上看到了關于太陽能發電的報道,便從河南買回來一塊巴掌大的太陽能電池板搞研究。“用線接好后,只能點亮一個二極管。”張長旗一度對太陽能發電理論產生了懷疑。 2010年,張長旗從電視上看到國外提倡使用太陽能發電,家庭也能安裝光伏發電站的新聞。他又買回來12塊巴掌大小的太陽能電池板連接在一起,接上LED燈后,燈泡竟然亮了。“這又讓我萌生了自建光伏發電站的強烈欲望。” 今年初,張長旗花了兩個多月的時間從網上陸續“淘”回光伏發電站建設所需的各種材料,并埋頭在家“搗鼓”了好幾天。4月16日,他親手建成的光伏發電站調試成功,開始發電。 一個月減排二氧化碳0.04噸 期望并入國家電網,讓更多人使用清潔能源 在張長旗電腦上安裝的光伏發電站實時監控軟件上,有這樣一組神奇的數字:使用一個月,相當于減少砍伐樹木0.11棵,減排二氧化碳0.04噸。 “沒想到自己‘瞎搗鼓’還能對環境產生如此影響!”張長旗感嘆。 據了解,太陽能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無污染的清潔能源之一,它如能代替或部分代替火力發電,則可以減少污染物排放,對清潔環境、減少霧霾天氣都有積極作用。 2013年3月,國家電網公司發布了《關于做好分布式電源并網服務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支持、歡迎、服務居民自建光伏發電站,允許富余電力上網。 “如果并入國家電網,我不僅僅是個發電人,還是個供電人了。”張長旗說,目前他已向有關部門提交了并入國家電網的申請,一旦獲批,他就將還沒有安裝的8塊太陽能電池板安裝到位,讓自家發的電成為清潔能源,惠及更多市民。 泰州供電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像張長旗這樣自建光伏發電站的個人用戶值得提倡,他們將盡快啟動相關審批程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