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線到兩會
——全國人大代表何健忠講述食品安全建議誕生記 □ 本報記者 徐建華
身穿一身綠色制服、臉上洋溢著熱情的微笑,在江蘇代表團的人大代表人群中,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泰興市郵政局江平路支局局長何健忠格外打眼。更讓記者眼前一亮是,這位郵政系統的人大代表,一直對食品安全和質量工作給予高度關注。“就在來北京之前,我還專門去泰興市質監局進行了調研,主題就是食品安全。”何健忠說。 原來,在2月26日,為了更好地給自己的兩會建議提供一線的素材,何健忠專程去了趟泰興市質監局。“我跟質監局的同志們很熟,經常去他們那里調研和征求意見。” 既然是老朋友,調研自然要徹底。何健忠坦言,雖然他一直對質監工作有所了解,但此次兩會之前的調研,使得他對食品安全,尤其是食品安全監管有了更深的認識和了解。 在調研中,何健忠和泰興市質監局的工作人員就如何加強食品質量安全展開了討論,還特意了解了食品安全檢測方面的情況。他坦言,自己對食品安全監管更“懂”了,也更“憂”了。 一個小小的泰興市,食品企業就有近千家,可泰興市質監局負責食品安全監管的編制只有2~3個人,工作強度非常大。“看到他們的工作人員很辛苦,有時候為了某個食品安全犯罪的取證,夏天還得冒著酷暑蹲點,很不容易,但老百姓的期望值仍然很高,我覺得不改變不行,國家必須加大人力的投入。” 不過何健忠也欣喜地看到,雖然任務艱巨,但泰興市質監局的工作人員卻非常認真負責。“泰興質監局在抓隊伍、抓工作方面做得很不錯,因為我經常去他們那里,也比較了解,他們無論是行風,還是綜合素質,在我們當地都是很有口碑的”。 作為一名基層的人大代表,何健忠非常關心身邊人、身邊事,吃穿住用行自然是最為關心的,首當其沖的就是“吃”,這也使得他非常關心食品安全。一來,他身邊的朋友或同事,有的曾遭遇過食品安全方面的經歷,如吃東西吃壞了肚子;二來,他非常留心媒體上關于食品安全方面的新聞報道。 “我一直就想提關于食品安全的議案建議,所以就經常往質監局跑。”何健忠發現,食品安全事件時有發生,政府部門要加強監管和規范是一方面,追究食品生產企業的主體責任更為重要,對少數膽大妄為、喪盡天良的違法生產者絕不能放過,依法予以重罰和判刑。 兩會之前再次去泰興市質監局調研,除了監管的人力是何健忠關心的之外,檢測設備和檢測能力建設,也是他關心的焦點。通過實地考察,他再次意識到,除了人力的投入,在財力、物力上,國家同樣應當加大投入,尤其是對基層質監部門的投入,要不然光靠基層部門自身,很難跟上質量安全形勢的變化。 近日,帶著在一線調研的收獲,何健忠已經把自己對食品安全的思考,提煉成建議在兩會上提交了,希望引起更多的重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