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個行業,同樣的產品,高端品牌都會比普通品牌超值。 把國內第一品牌作為競爭對手,旨在倒逼企業加大研發和銷售力度,進一步提升品牌價值。 本報訊(記者 張仲明)江蘇三零面粉集團泰興蘇中制粉有限公司的財務報表顯示,2012年,企業實現銷售收入3.9億元,同比增長20%,實現利潤786萬元,同比增長43%。更讓該企業總經理翟廣勝高興的是,在噸粉利潤率、一機多品的好粉比例以及面粉的灰份、吸水率等關鍵指標上,蘇中制粉已達到國內一流水平。 近年來,蘇中制粉選擇的競爭對手是在香港上市的南順(香港)面粉有限公司,后者占據了國內中高端面粉最大的市場份額。 “任何一個行業,同樣的產品,高端品牌都會比普通品牌附加值高。”翟廣勝說,面粉行業也是如此,高端品牌的面粉每袋(25公斤裝,下同)至少能多賣3至5元,這對利潤率僅有1.5%左右的面粉加工行業可謂舉足輕重。蘇中制粉把國內第一品牌作為競爭對手,旨在倒逼企業加大研發和銷售力度,進一步提升品牌價值,打造中國面粉加工行業標桿企業。 小面粉里乾坤大 一粒小麥分離出56道粉口 2012年伊始,蘇中制粉就聯手江南大學成立小麥精深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小麥資源精深加工技術。同時,企業還成立了攻關小組,在“調整清理設備、改進制粉工藝”上大膽改革與創新。 小小面粉背后有什么大名堂? 翟廣勝說,一粒小麥從麥芯到麥皮有著多層不同的組織成分和營養成分,所以,將其研磨后,可出56道粉口,即可分離出56種粗、細、白等內在品質不同特征的面粉。而面粉加工最大的妙處就是,通過將不同性質的粉口按適當比例組合,就能產出最適合做包子、油條、餅干、面條等各類產品的特定專業面粉。 “面粉加工是個微利行業,只有增強科技含量,才能提高產品的附加值,才能贏得市場,同時提升品牌形象。”翟廣勝說。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蘇中制粉的油條粉始終比省內同行產品每噸高出幾十元。翟廣勝介紹,過去做油條的面粉原料,選用高端面粉成本高,選用低端面粉口感不好。蘇中制粉研發出的油條專用粉,不僅成本低,做出的油條膨發大、皮殼薄、特別脆,從而一舉占領了市場。 產品緊貼市場 首創“銷前做樣示范”模式 在蘇中制粉的研究中心,不僅有價值百萬元的面粉性能測試儀器設備,還配備了烤箱、蒸籠。甚至還現場做出了熱騰騰的包子、面包…… 難道蘇中制粉要轉型做面食? 翟廣勝笑著說,那是企業去年開始推行的“銷前做樣示范”營銷模式。即每一批次面粉都要經過研究中心,抽樣加工成面包、包子、面條等各類面食,完成各項性能測驗,合格后才能出廠。 憑借這種營銷模式,蘇中制粉確保了產品緊貼市場、緊貼客戶。去年,重慶連鎖面店“世安巧面”、南京青露餐飲集團、上海巴比連鎖、上海清美集團等相繼成為蘇中制粉的優質客戶。 蘇中制粉的戰略是加速產品結構轉型和向產品的高端化發展。翟廣勝透露,在專用粉市場上,蘇中制粉對“康師傅”和“統一”等國內知名大型方便面生產廠家的方便面粉月均供貨量均在千噸以上。此外,去年與國內知名食品企業達利園、浙江麥樂、高力高等相繼簽約供貨,并與上海楊浦、虹口、普陀、靜安等國有商業管理公司建立了“品牌農產品長期直銷合作伙伴關系”,連續兩年獲上海市農產品“十大暢銷品牌”稱號。 不僅滿足于國內市場,去年,蘇中制粉還取得了面粉出口外貿自營權,首批60噸面粉成功出口東南亞,突破了我市及周邊縣市面粉出口“零”紀錄,也為下一步批量出口面粉探索了路子。 年加工小麥17萬噸 帶動農民增收逾兩千萬元 據悉,去年蘇中制粉共加工小麥17萬噸,銷售面粉13萬噸,分別同比增長17.3%和16.7%。在產銷創新高的同時,也帶動了周邊地區廣大農民增收。 “企業形勢好,我們農民也沾光。”黃橋鎮麥農陶延華說,去年家里種植的5畝田共產小麥2000公斤,按每公斤2.2元的價格共賣了4400元,比國家的保護價多賣了200元錢呢。 去年夏收期間小麥收購的國家保護價為2.1元每公斤,而蘇中制粉夏收期間的收購價約為2.18元每公斤,后期最高時達到2.36元每公斤。翟廣勝說,泰興共種植小麥約50多萬畝,年產小麥約20多萬噸,其中大部分被蘇中制粉收購。從蘇中制粉的小麥收購價和國家保護價的差價來看,企業至少帶動周邊麥農增收兩千萬元以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