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努力下,許多地方的農村都設置了農家書屋。其中不少書籍滿足了村民日常文化需求。然而,據筆者了解,相當部分的農家書屋利用率還不高,里面許多書籍看上去十分新凈,就像沒人翻閱過。這樣一來,農家書屋的作用就得不到有效發揮。 究其原因,筆者認為,一是農家書屋中的圖書資料數量不夠,圖書品種單一,比如說缺乏少兒讀物,孩子們不愿進去。而多數成年村民,往往因為忙于勞作,很少有時間到農家書屋看書。二是農家書屋管理員作息時間不嚴格,多數是村干部兼任,他們有時間就在農家書屋里待會兒,沒時間就關門,村民有閱讀需求必須找管理員開門才行,這樣一來一往,會有村民覺得麻煩,業余時間也就不大愿意去看書了。三是農家書屋內一些技術類書籍過于專業,村民難以看懂,要花大量時間去理解,才能應用于生產,對于文化程度不高的農民來說,向周邊懂行的人請教,比看書來得容易。 為此,筆者建議,有關部門在建設農家書屋過程中,應根據各村不同特點為農家書屋配置不同的書籍,提高農家書屋的利用效率。一是針對農村普遍存在“留守兒童”的情況,增加兒童讀物配置,可為孩子們課余時間提供一個學習娛樂的場所。二是靈活安排農家書屋的管理人員,可考慮安排兩三個管理員輪流值班,延長書屋開放時間。三是技術類書籍盡量選擇圖文并茂,最好配有音像光盤,這樣可以讓農家書屋成為村民學用技術的有效陣地。 |
